为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实施步伐,建设一支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代新时期“四有”接班人,现根据上级的总体规划,结合我镇小学教育实际,特制订2006~2010年九都中心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回顾 ㈠主要成就 1、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先后撤并2所完小和6个教学点,05年秋又将金圭、新峰两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归拼中心校,初步实现学校布点合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的目标。 2、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重点进行了中心小学的综合楼翻建,和安、美星、彭林三所小学的操场扩建,和林坑小学的厕所改建。近五年来,建成校舍1200平方米,扩充校园7500平方米。配备了2间多媒体教室、8间电脑网络教室,计算机达197台。充实了部分教育教学设备、仪器和图书,为实现小学“十配套”建设奠定了基础。 3、队伍建设显著增强。通过师德建设、学历教育、校本培训、骨干培养等道径和科研实验、课程改革等措施,全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大专毕业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68.4%,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比例已达18.8%。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正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历较高、肯钻肯干的教师队伍。 4、办学特色逐步凸显。教科研和少先队工作不断创新和加强,新建立的学校网站为教师参与教学研讨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心校的南音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在南安市、泉州市竞赛获奖,已成为该校校本课程贯彻实施。 5、办学水平快速提高。近三年来,获南安市文明达标学校称号6所,南安市创安合格学校4所,南安市绿色学校2所,南安市村级达标文技校2所,南安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1所,南安市农村示范小学1所。 ㈡存在问题 1、学校布局不尽合理。九都镇8所小学分布在库区周围,办学规模较小(除中心外,其余7所小学均在200人以下),办学点较分散,撤拼有一定的困难;新东小学现有办学容量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十分突出,所有幼儿园都挤占在小学校舍办学,既影响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又严重制约了小学、幼儿教育的发展,目前尚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全镇小学、幼儿园布局不合理问题已十分突出。 2、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中心小学要容纳金圭、新峰两所小学学生就读,教师宿舍不足,配套室欠缺,教学设备简陋,图书、仪器缺口较大;新东小学外来学生入学需求压力逐年增强,资源不足问题突出。本镇范围内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办学点,设备设施较差,基本只收一个班,幼儿三年学前教育比率较低。 3、师资结构亟待完善。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现有教师队伍中,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