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T >> 童趣 >> 正文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实验初中 刘显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并积累“明察秋毫”“风声鹤唳”“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

   ⑵ 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的作用及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习诵读文言课文,体会文言文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⑵ 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童真和童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增加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和积累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当想起童年时,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令人回味无穷。清代文学家沈复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他的《童趣》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童趣图。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沈复写了哪些童年趣事。学完这篇课文后,希望同学们也能讲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大家一起来分享。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沈复:

    沈复(1765~?)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琨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回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2、解题:

    课文节选字《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童趣即童年趣事或童年的乐趣。从这个题目看,课文的重点是落在“趣”字上。

  3、指导诵读: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是诵读,诵读的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句读和停顿;三是读出语气和感情,诵读本课要读出轻松、愉快、自得其乐的语气来,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

   ⑴ 正音:
    童稚(zhi) 拟作(ni) 藐小(miao) 鹤唳云端(he li)             土砾(li) 沟壑(he) 怡然(yi) 凹凸(ao tu)    ⑵ 要注意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④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学生概述课文内容:

    学生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教师可以让每人讲一小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参与到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品读语句:

   ⑴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窥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憨态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⑵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难得童心,想象奇特)

   ⑶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儿童特有的感受)

   ⑷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物我同趣,忘了“我”是谁)

  2、探究讨论:

   ⑴ 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点拨: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⑵ 从课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点拨: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力强)见窥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细致)。

     (师生齐读课文)

   ⑶ 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点拨:拟夏蚊为“群鹤舞于空”。

        把、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惩治蛤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文章,全文围绕“物外之趣”写了三件趣事,三种物外之趣者是通过想象构成,是把事物理想化的结果。

  学习本文,要深入理解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在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有一颗童心,用心灵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童趣,沈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童趣》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童趣》中心思想
    《童趣》课堂实录2
    《童趣》整体把握
    《童趣》问题研究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生字注音
    记我成功的一节课──《童趣》课堂实…
    《童趣》教学案例
    《童趣》教学叙事录
    《童趣》相关设计
    《童趣》课堂教学案例
    《童趣》解词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写作背景
    《童趣》课文鉴赏
    《童趣》课文导读
    《童趣》多音字辨析
    《童趣》形近字辨析
    《童趣》教学建议
    《童趣》多义词辨析
    《童趣》结构分析
    《童趣》写作特点
    《童趣》写作特色
    《童趣》教学实录及点评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原文
    《童趣》课堂实录 3
    《童趣》课堂实录
    《童趣》说课稿3
    《童趣》说课稿2
    《童趣》说课稿
    童趣翻译
    童趣·课文分析
    《童趣》教学反思
    《童趣》案例分析
    《童趣》电子教材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课文分析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问题探究
    《童趣》有关资料
    《童趣》所表现的生活情趣
    童趣、童真、童心──读沈复《闲情记…
    沈复简介
    关于课文、作者和《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
    《童趣》素质教育新学案
    《童趣》重难点讲解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学法导引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浮生六记》的体裁
    《童趣》译文
    斗蛛
    童趣
    童年趣事
    《童趣》基础知识训练
    《童趣》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童趣》同步达纲练习
    《童趣》课时训练
    《童趣》教学建议
    《童趣》典型例析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探究活动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实录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字义辨析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说课稿
    《童趣》教学设计略案
    《童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杂谈
    《童趣》课堂实录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研讨与练习说明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