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学习课文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想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 
(从内容上,从写作方法上,从遣词造句上,从标点符号上)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 
(从内容上,从写作方法上,从遣词造句上,从标点符号上) 
(二)自编自导,演绎课本剧《八戒智激猴王》 
要求:表演时说出大概意思即可,但一定要表现出八戒用的激将法。 
小组准备后表演 
三、实践运用 
1、抽读生字 
2、出示:嘱咐 
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说”的词语吗? 
四、拓展延伸 
1、八戒是个有趣的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你能说一个给大家听吗? 
2、《西游记》是一部世界名著,课后我们可要好好地看一看呢。 
教学随笔: 
  
40.狮子和山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1个,积累句子1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讲故事,提出疑问,讨论疑问。 
4、了解山羊凭借勇敢、机智保护了自己。激发学生临危不乱、勇敢机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提出疑问,讨论疑问。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继续学习提问。(后) 
2、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讨论疑问。激发学生临危不乱、勇敢机智。(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出示: 狮子和山羊 
我们印象中的狮子和山羊是怎样的?板书:勇猛   胆小 
2、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只不同寻常的山羊。 
3、补齐课题:40狮子和山羊    齐读课题。 
二、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反馈: 
1)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课文,及时纠错。 
3)读了课文,你想探究哪些问题? 
4)学生交流问题。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为什么一直勇猛的狮子会被一只老山羊吓坏? 
1)默读课文第一——第六小节。 
2)找出说明山羊聪明、勇敢的句子。 
3)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山羊的勇敢和聪明。 
3、一只聪明的豺狗为什么最后被狮子吃掉了呢? 
1)再读课文第七——第十二小节。 
2)为什么说豺狗很聪明?读好这些句子。 
3)为什么最后山羊能脱离危险? 
4、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山羊?  板书: 勇敢  聪明  机智   
5、同桌分角色朗读。 
6、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运用 
1、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四、拓展延伸 
我们读过不少与羊有关的故事,说说那些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一下。 
教学随笔: 
语文快乐宫6 
教学目标: 
    1.猜谜形式复习巩固本单元新词4个。 
    2.看图选词填空形式积累词语。 
    3.学习歇后语,选择背诵。 
    4.阅读小诗,尝试提出问题续编小诗。 
    5.熟记名言3句。 
    6.学习“旭”和“邀”等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把谜底写在括号里。 
1、出示谜语:甜酒一半——(      )               左手拿丸子——(      ) 
                 想了一个月——(      )            说的在左,跪的在右——(     ) 
2、指名读谜面 
3、学生根据谜面猜字谜,谜底分别是:酣(活、泔)、执、腮、诡 
二、看图选词填空 
1、出示:耳   腮    手    脚    头    脑 
2、指名读 
3、齐读,想一想:这些字都是关于什么的? 
4、出示:摇(   )晃(    )   
   抓(   )挠(    )   
   指(   )划(    ) 
5、看图选字填空 
6、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词吗?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歇后语用直线连一连,选你喜欢的背一背。 
1、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2、自由读四句歇后语,用直线连起来。 
       投石下水——试试深浅。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选你喜欢的歇后语背一背。 
4、你还能说几句歇后语吗? 
四、阅读小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1、自由读小诗,想想这首小诗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