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