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茁教育】口语交际@让学生“动”起来 进入新课程“口语交际”这个新名词出现在语文教学的目标领域中。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口语交际与以往听说训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听和说的单向技能发展,而前者在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交际过程中情感态度要求和文明素养的形成。
由于“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有着鲜明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口语交际“动起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想“交际”
一、激发交际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只有对某事物感兴趣时,才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积极热情、兴高采烈地从事这方面的活动,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积极的兴趣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基础。英国历史上有位叫犹斯瑞里的首相曾说,他宁愿领一队骑兵去冲锋陷阵,也不愿在议院做一次演讲。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可笑,但实则体现了这位首相的交际兴趣指向。
只有对口语交际有兴趣,才会认真倾听,深入思考,积极参与,才会主动地掌握交际内容,有预见性地设想交际过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应变措施,灵活地引发交际互动,积极创造和谐的充满智慧的交际氛围。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蒋春霞老师在《向你推荐一本书》中的做法。【播放录像】
教学中,蒋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本书作为口语交际的内容,既有古典名著——《西游记》,又有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选,还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和科幻故事《哈利波特》,题材丰富,内容多样,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内容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让他们产生交流的需求。在呈现这四本书时,蒋老师又以嘉宾出场的方式,隆重推出书中的主人公,拉近书本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在饶有兴味的过程中走近熟悉的的人物,走近有趣的书籍。
二、选择交际话题
好的交际话题是口语交际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学习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学习场景中选择话题;从近期发生的社会时事中选择话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作为话题;以学生爱玩的游戏、比赛和他们喜欢的音乐、绘画为话题;以学生中有分歧的观点作为话题等等。总之,话题要贴近学生,能激发他们的交际兴趣,让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乐意与人交流真实的想法。
交际话题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本身具有交互性,让学生一看就产生与人交流的兴趣,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让“交际“更充分。
1.具有交互性的话题,要让“交际“更充分
2.生生互动
师:刚才大家猜的是老师收集的谜语,谁想把你收集的谜语给大家说说?你想让谁猜就请谁,而且记得问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上台自由与人交际。)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一问一答,态度大方又有礼貌,合作得多好呀!请四人小组在一起猜猜组里的谜语,小组长要组织大家有秩序地进行,并且选出组里大家认为好的谜语。
师: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选出的谜语贴在教室的周围,等会儿请其他组的同学猜一猜。如果猜对了,就把谜语送给他。
……
这个课例以“猜谜语”为话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我们知道,猜谜语需要一人说一人猜,或一人说多人猜,话题本身就要求参与的双方进行言语交互;而猜谜语时,出谜者要步步诱导,让对方接近谜底,猜谜者既要猜出谜底,还要说清楚理由,这样使得交际互动能进一步展开。
选定了具有交互性的话题后,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交际内涵,拓展话题的交际功能,使得口语交际过程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途径。这个课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交际目标分层
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融合,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课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
教学内容 目标意图 ①教师出谜语让学生猜,猜对了奖励谜语卡。 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投入学习过程。 ②请猜对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 ③学生出谜语,自主选择对象猜一猜,并说说是怎样猜的,说的时候注意大方有礼貌。 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④四人小组猜谜语,选出最好的谜语。 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评价能力,在团队中逐步形成合作能力和大局意识。 ⑤将小组推荐的谜语贴在墙上让同学猜。 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体会感受口语交际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
(2) 交际对象广泛
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口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有“对象”意识。只有交际对象广泛,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这个课例中,既有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有四人小组间的群体互动……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在不同场合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面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合作的能力等。
(3)交际形式多样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形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庸”,而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挥他们在交际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口语交际应当“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这个案例中所出现的交际形式比较丰富,如猜老师出的谜语,猜同学出的谜语,猜小组推荐的最佳谜语,举行猜灯谜活动……丰富多样的交际形式,使得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
有的话题,交互性不太强,容易上成以学生言语单向输出为主的听说训练课。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交际因素,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
***互性不太强的话题,要积极引发“交际”
比如,《向你推荐一本书》这一话题,教师往往会采用学生介绍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学生“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但“交际”的意味不够。下面我们来看看蒋春霞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交际的。【播放录像】
《向你推荐一本书》这一课在挖掘交际因素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无中生有——创造交际契机
第一阶段的教学围绕“推荐一本书”这一主题,以介绍书名作者,故事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想等为主要形式,重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和表达的能力。而第二阶段,为了更好地引发交际互动,教师以“好书大比拼”为载体,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契机。
“好书大比拼”看似与“向你推荐一本书”这一话题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但它却是教师基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教学中,蒋老师通过推荐“专家评委”和“拉票选手”,“为好书拉票”,“介绍投票理由”,“随机采访投票评委和拉票选手”等教学环节,充分展开交际过程,既有个别表达、也有小组交流,交际的形式比较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我推荐、共同协商、精当表述、应答感谢、灵活应对等不同的交际方式锤炼,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打开了生生交际的途径。
(2)匠心独具——铺设交际“点”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能够诱发学生兴趣的交际“点”,这一个个交际点犹如点点星火,一经学生交际欲望点燃,便能逞燎原之势。因此,教师应当匠心独具地在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课例中,“自荐和推荐专家评委和拉票选手”,“介绍投票理由”,“随机采访”等就是容易引发交际的“点”。“自荐和推荐专家评委和拉票选手”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孕育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过程;“介绍投票理由”环节,学生既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倾听伙伴的观点,为口语交际创设了真实的、自由的、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高了学生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言语品评能力;“随机采访”中,教师采访了投最后一票的同学、得票最少的同学、得票最多的同学、与冠军仅差一票的同学,展开了一问一答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穿针引线——形成交际“场”
口语交际中的“场”指的是依附在口语交际活动之中并对其活动产生有力作用的形态。口语交际的“场”往往不定,或是外在的物质氛围,或是内在的心理感受,或是交流中言语所达成的默契,或是讨论时思想所形成的撞击……但这种“场”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影响着它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的“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场”内的氛围是和谐的、平和的、愉悦的;“场”内的活动是积极的、活跃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场内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包容的。在缺乏交互性的话题中,教师的穿针引线能使得原本封闭的“场”变得开放。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恰到好处的串连、提示、点拨、应和能形成一个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交际的可能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