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X >> 逍遥游 >> 正文

 

《逍遥游》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具有极强的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二)《庄子》一书简介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一书中有很多经典的寓言故事。一些极深的含义和哲学思考,庄子可以在文中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表现出来。例如:“宁做自由之龟”一段,他用被供奉在庙堂之上的神龟和在泥水中潜行曳尾的神龟来做对比表示宁愿在自由世界中做个平凡人也不原被世事所累。又如“无用之用,方是大用”这个故事则说明了“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的道理。
  所以,鲁迅曾说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三)《逍遥游》课文内容结构分析
  “逍遥”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样子”。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而“游”则表示了一种主体活动行为,可以是“身游”,也可以是“神游”。而无论哪种,庄子想要在题目中传达出来的一个观点就是“人们在世界上无忧无虑地自由活动,不受束缚,也不受限制。”
  第一部分(1):属于引论部分。在这一段中庄子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来说明大小的分别,即“小大之辨”。
  庄子开篇先描写了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里描写它的体形之大、变化之神奇以及飞腾入云的壮观气势。仿佛一幅雄奇壮丽的卷。接下来,庄子用反喻法说明了世间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要“有所待”。因此,它们无论是大是小都无法达到真正的“逍遥”。接下来,作者又进而用对比来论述,通过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通过“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比较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第二部分(2):属于正文部分。在这一段里作者利用设喻和对比的说法继续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庄子以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春的比较,以及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较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之后,庄子用“汤之问棘”来再次论证前文所说的道理。这是《庄子》文中的一种手法:重言。所谓“重言”就是“为人所重者之言”即世人所尊重的人的话。在文章中使用重言可以增添自己文章的可信度。在《庄子》中除了有“重言”,还有“寓言”和“卮言”。“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卮言”是因任物理本然,不主观立论之言。
  第三部分(3):是全文的结论。在这一段里“故夫”为承上启下之词,直接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提出四种生命境界层次,阐明逍遥游的境界,也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可以说“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一种根据自身能力而选择职位的生活方式,并非不好,但是他们把自己的人生意义放到社会需求中则会被功名拘束。这是第一层次的人。而接下来的宋荣子则是第二层次的人,可谓宠辱不惊。而第三层次则是列子御风而行,虽然“泠然善也”,但也是有所依凭的(没有风也飞不了)。最后,庄子认为第四层次,也就是比列御寇还要高一境界的人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到了这层境界,人们如果能够达到物我不分、不求功、不立名的境界的话,那么人们就可以真正做到无待的境界了。

(四)《逍遥游》课后练习题指导
  文中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6、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上古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
  8、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
  2、众人匹之: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
  3、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穷之北:古义为毛,指木;今义为头发。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加红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zhuàn
  B.而莫之夭者 è
  C.然善也 lěng
  D.我起而飞 jué

  2.下列加红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①负青天 bēi
  ②宿舂粮 sù
  ③菌不知晦朔 zhāo
  ④未数然也 shuò
  ⑤彼且乎待哉 è
  A.①④    B.①③    C.②⑤    D.②④

  3.下列加红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而飞 愤怒
  ②水三千里 拍打
  ③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
  ④而于地而已矣 撞击
  ⑤众人之 比
  ⑥行一乡 比较
  ⑦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⑤⑦    D.③④⑦

  4.下列加红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不及大知       B.莽苍者,三餐而反
    奚以其然也        且南冥也
  C.比一乡         D.不过仞而下
    此虽免乎行         未数然也

  5.下列加红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负青天         B.海运则将徙于南
    鹏之,不知其几千里也    楚之南有
  C.以游无者        D.化而为鸟,其为鹏
    发之北           神人无功,圣人无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御六气之辩       B.故夫知效一官
    旬有五日而后反       而征一国
  C.有冥海者,天池也     D.彼且恶乎待哉
    而后乃今培风        奚以知其然也

  7.下列加红词语解释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神人无功
  B.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C.辩乎荣辱之境
  D.腹犹果然

  8.下列句中加红“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天苍苍,其正色邪
  B.二虫又何知
  C.其翼若垂天
  D.而莫夭阏者
  E.风积也不厚

  9.下列句中加红“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列子御风
  A.征一国者
  B.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C.我腾跃
  D.枪榆枋
  E.水浅舟大

  10.下列加红词语的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翼垂天之云         B.奚以知其
    其自视也,亦此也        而宋荣子犹笑之
  C.五百岁为春          D.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生物之息相吹也         则负大舟也无力

  11.断句
  庄 子 钓 于 濮(pú) 水 楚 王 使 大 夫 二 人 往 先 焉 曰 愿 以 境 内 累(lèi) 矣 庄 子 持 竿 不 顾 曰 吾 闻 楚 有 神 龟 死 已 三 千 岁 矣 王 以 巾 笥 而 藏 之 庙 堂 之 上 此 龟 者 宁 其 死 为 留 骨 而 贵 乎 宁 其 生 而 曳 尾 于 涂 中 乎 二 大 夫 曰 宁 其 生 而 曳 尾 于 涂 中 庄 子 曰 往 矣 吾 将 曳 尾 于 涂 中

附参考答案:
  1.B(扶摇而上者九万里:tuán;然善也:líng;我起而飞:xuè)

  2.D(负青天:bèi;彼且乎待哉:wū)

  3.C(①怒而飞:奋发;④而控于地而已矣:投,落下;⑥行比一乡:合)

  4.B两个“适”都解为“往,去”(A“知”①通假字,通“智”;②知道;C“行”①善行;②行走;D“数”①几;②“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5.A两个“背”均为后背,背部(B“冥”①通假字,通“溟”;②冥灵,树名;C“穷”①尽;②荒僻;D“名”①名字,②名声)

  6.D(A“辩”通“辨”,“有”通“又”,“反”通“返”;B“知”通“智”,“征”通“能”;C“冥”通“溟”,“培”通“凭”)

  7.C(“无功”:现“没有功劳”,古“无所为,无功利”;“泰山”:现“山名”,古“高大的山”;“果然”:现,连词;古“很饱的样子”)

  8.AE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词“此”;C助词“的”;D代词“它”,指大鹏)

  9.C与例句一样,都是修饰关系(A通假字,B转折关系,D承接关系,E并列关系)

  10.A两个“若”均为“像”(B“然”①这样②形容词词尾;C“以”①把,②凭;D“其”①表示选择语气,②代词“它”,指水)

  11.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可死了留下一把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呢?”两位大官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庄子说:“那么请回吧!我还是希望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

作文推荐

                    演绎生命
                   高二(4)  崔巍
  人生如戏。
  人生不断,矛盾冲突不断,戏也就不断。在多少次的起承转合中,他们的演绎汇入时间的洪流之中,与我们渐行渐远。他们或是早定格为历史,或是尚未被孕育。然而,有一部大戏,从创作剧本到上台演出,你从未错过。
  自己的生命。
  那是我吗?我曾经到过那种地方?每当我一帧帧察看回顾我的历史,总会有这种体验,一种不真实的幻觉。
  也许,曾经有人在酷日之下,身著一身不透气的黑衣,对着某个没有人的角落,一遍又一遍地骂着那些平时不太出口的脏话。
  而我还记得,当话剧节结束的时候,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喝彩:“你是我见过最像学生的流。”
  也许,曾经有人在北川地震后的废墟之中,对着一只不显眼的蓝色蝴蝶注视了许久,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而我只发现,当那《汶川游记》终于成了厚重的铅字,当我随着文本又回到了那里,又看到了那飞舞的彩蝶时,我不禁感叹:原来我曾经到达过那些地方。
  “还记得那些时刻,幽长,……”这是波德莱尔,不,是我的《黄昏的和谐》。“那些时刻”是怎样一些事寄居的空间,而那些事的确是我的人生,我的思考,只有我的自由思维。
  在那些时刻,我是那样想的,所以我有了那种行动。可是他人的一切并不是我的剧本里所安排的。
  那只彩蝶是我要求她来感染我的吗?
  在舞台上,我发现有很多东西,有很多人,当我在射灯下独自的时候,舞台也并不是静寂的,没有人替我来上屏风,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听我讲话。他们也都是戏的主演。
  生命熙熙攘攘,热闹间混成一个整体。我还是被赋予有一种自由,聆听,思考,潜游。
  随着命运的波涛起伏,也许一个浪花就会诞生伟大的成就。生命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流过这些配角与主角身上,给作为观众的你留下一层薄薄的青雾。
  那是我吗?我曾经到过那种地方?我来过这里,我笑过,哭过,想过,我们都曾来过这里。未曾降临的生命来过,去世不久的太奶奶也曾经来过,都曾经感动我们的那些一切啊!
  有那么股生命的气息,不论以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总在演绎着自我,演绎着DNA与蛋白质的组合与变化。生命不息,戏就不止。顽强的又不只人类。
  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戏剧。
  怀着谦卑的心,献上一部大戏。
  人生不断,戏就不断,人生如戏。
  作为最有智慧的观众与演员,我们见证了从古至今所取得的成就,见证了他人的成长与变化,更参与了自己的蜕变。这些我们的演出交融成了它。我们演绎出自然的神圣与人类的尊严,因为我们存在,即使很渺小。
  在我们的思考中,找到共性与差异,写下我们真正的扮演者的姓名。
  铭刻在剧本的扉页上,我们存在。
  生命!
  生命。

  [评语]本文是小作者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一篇佳作。读来感到真实,读来感到思考的力量一直在敲打着心灵。这篇文章如果纯是知性的语言也许并不能打动你我,重要的是他结合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比如:汶川地震带给他的震撼,在学校话剧节出演一角色带给他的感受,以及在回到家乡后面对亲人离去带给他的悲伤,这些都是支撑这篇理性文字的感性资料,没有他们就没有真实的生活,也就没有“不平则鸣”的感情。将体悟融合在生活中,将生活渗透在文字里,这是此篇习作的妙处所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逍遥游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逍遥游》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逍遥游》课堂教学实录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逍遥游》赏析
    关于“逍遥游赏析”的内容
    《庄子•逍遥游》赏析
    高二课文赏析:《逍遥游》读后感作文
    逍遥游 赏析
    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庄子.逍遥…
    逍遥游赏析
    《庄子·内篇1·逍遥游》
    语文专题:逍遥游
    《逍遥游》教学反思
    逍遥游
    《逍遥游》课堂实录
    [转载]《逍遥游》课堂实录
    [转载]《逍遥游》课堂实录2
    《逍遥游》课堂教学实录
    逍遥游实录
    逍遥游教学实录(转)
    庄子《逍遥游》教学手记
    逍遥游原创教案和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
    逍遥游教学
    《庄子·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教学反思
    逍遥游 (苏教版)
    逍遥游 庄子,原文及翻译
    庄子与《逍遥游》阅读
    庄子与《逍遥游》阅读(二)
    庄子逍遥游原文
    老子与庄子的区别
    《逍遥游》原文和译文+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逍 遥 游》(节…
    逍遥游 原文译文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读《庄子逍遥游》篇
    《逍遥游》教学实录
    逍遥游教学实录
    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英文版
    《逍遥游》原文和译文+赏析
    《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写作特点赏析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
    《逍遥游》第三课时说课稿
    《逍遥游》
    论《庄子·逍遥游》的主旨
    《庄子》乱谈——《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
    《逍遥游》(节选)思路新解
    逍遥游
    结合《逍遥游》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
    《逍遥游》(节选)课文全解
    [必修五]《逍遥游》说课稿(苏教版)
    逍遥游教案
    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说…
    逍遥游 教案 免费_逍遥游 课件 说课稿
    逍遥游 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重教《逍遥游》引发的思考
    庄子之《逍遥游》的思想分析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逍遥游》教…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2
    第4册教案:《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
    《逍遥游》教案3
    庄子《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优秀教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案设计
    《逍遥游》教案2
    高中语文第四册《逍遥游》教案
    从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角度解读《逍遥游…
    高中语文第四册《长亭送别》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4
    《项链》教案
    《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节选)》教案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分析
    《逍遥游》教学设计3
    《逍遥游》教学实录
    《逍遥游》教案示例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2
    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 6、《逍遥游》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2-1)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4
    《逍遥游》教学设计5
    凌忽世俗的标杆之外——《逍遥游》教…
    逍遥游说课稿-说课教案
    《逍遥游》末段分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