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语文 >> 高考语文试卷 >> 正文

 

全国语文高考试题详解·全国卷Ⅱ

查询语高考试卷的详细结果

一、1.命题点密: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别,即辨识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能力层级为A级。从近几年考查宇音的试题来看,都是考查常用宇,与高考大纲中"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内容要求相符。本题重点考查容易读错的字。在这些容易读错的字中,又多为常见的多音多义字,或者是声母容易读错的形声字。

解题指津:因为本题所考查的词语、加点的字,都是常用词语、常用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积累,用排除法,逐个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中,"敷"、"贾"、"传",都是多音多义宇。"数"、"传"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考生容易确认。"贾",直接来自教科书。这三个字的注音都正确。"杳"注音错误。现代汉语有"杳渺"一词,又有"渺无声息"一语,不加辨析,容易造成误读。B项中,"侍"的声母易读错;"属"、"好"都是多音多义字。这三个字注音正确。"毗"的注音错在声母和音调。C项中,"笺"的注音中声母错误,其他三个字注音正确。其中"识"为多音多义宇,易读错。"济"、"谧"也都是容易读错的字。D项中4个加点的宇,声母都容易读错。这里的注音都正确。

参考答案:D

2.命题点密: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体现考纲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要求。成语言简意骸,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在使用中,如果对成语意义不了解,望文生义,或弄错使用范围,都会产生误用。

解题指津:要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成语意义、色彩、使用范围,采用排除法解题,逐个排除成语使用不恰当的句子。"等量齐观",原意指对有差异的事物同等看待。在A句中,想表达"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在数量上差不多"的意思,看到"等量"二字,以为是指数量。其实,这里的"量"是"衡量"的意思。A句误解了该成语的意义,应当排除。"间不容发",原意为"两者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寓危险很近,事态紧急。在B句中,"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本来就是好事,不是走向危险的境地。此处误用了"间不容发",与"刻不容缓"混淆。B句应当排除。"风毛麟角",用来比喻极为罕见而珍贵的人或事物。很显然,这个成语是褒义的。在C句中,几个"不自觉者",是令人厌恶的,不能用这个成语去修饰它,色彩不当。C句应当排除。"喜出望外",指为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特别高兴。在D句中,大型电话咨询会正切合考生和家长的需要,又是大家没有料到的好事。这个成语恰当地表达了此时考生和家长的心情。

参考答案:D

3.命题点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病句可分为结构性病句和语意性病句。结构性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等情况。从本题题干来看,本题要求对结构性病句作出判断。

解题指津:结合句子分析,采用排除法,找出正确选项。A句中,"详细的"应当前移到谓语动词"介绍"之前,作它的状语。A句语序不当,排除。B句中,"诗篇"的定语"很好的"与"美妙"重复,应删去"美妙"。成分赘余,排除。D句中,第二分句"这一环节也正是……现象"中,"正是"与"现象"不能搭配,应在"现象"之后补上"的环节"。该句成分残缺,排除。检验C句,无语病。

参考答案:C

4.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在具体语境下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是每年高考都要涉及的考点。有的试题考查实词,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有的试题考查虚词。虚词总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非常高。要结合句意,悉心体会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本题所考查的词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认真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凭借语感,用排除法筛选,逐个排除不必删去的加点的词的选项。A项中,加点词"了"为时态助词,说明"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已经是事实。使用恰当,不必删去,A句应当排除。B句中,加点词"每"是代词,指全体中的任何个体,强调各个体的共同点。这句中的"个体"就是"每10个日本人",其中"每",不能删去。B项应当排除。D句中,加点词"第"是词的前缀,加在整数前面,表示次序,不能删去。D项应当排除。C项中,加点词"将"为副词,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动作或情况不久就要发生。句首的"日前"表示"前几天",说明"联合"已经实现了几天。"日前"与"将"前后矛盾,"将"必须删去。

参考答案:C

二、5.命题点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重要的基本环节,也是高考语文阅读题中出现几宰很高的题型。本阅读材料的第一段文字从多角度对"生物多样性"作了说明,成为本题题于设计的极好的条件。

解题指津:本题列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4种说明,要求选出其中说明不正确的一项。解题时,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逐句把每项说明与原文对照,逐个排除不符合题于要求的选项。A项符合选文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B项符合选文第二句话所表达的窟思,不符合题于要求,排除。D项符合选文第三句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题于要求,排除。C项中的"总称",其外延远小于选文第一句话中"总称"的外延,此说明不正确,符合题干的要求。

参考答案:C

6.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题干要求上看,有3个备选项不符合原文的童思,也就是说,这3个选项在筛选、整合原文信息时出了问题。有的问题出在"思维定势"上,有的问题出在作为前提的句子已经歪曲了原意,或者那个前提就根本不存在,有的问题出在重要概念上,所用词一致而其外延有大小之分;或者把两个不同词所表达的不同概念相混淆。命题者正是从这些角度造成错误的备选项来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解题指津:要在整体感知原文的基础上,逐一把4个选项与原文对用,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是对原文第二段文字的筛选整合,符合原文的意思,符合题干要求。B项把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不符合原文的意思。文章第三段点明"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如果选择此项,就是因为受平时环保宜传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c项中前后两句话,后一句以前一句为前提,但前一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生物资源的利用不一定必然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关键在于是否合理利用。原文反对对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对生物环境的破坏,而不是反对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此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排除。D项,原文说:"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而该选项把"威胁"换成了"灭绝",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夸大其辞。不符合原文意思,排除。

参考答案:A

7.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就是要符合逻辑;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想象要合理。此类试题的疑惑项常常违背逻辑,造成推断和想象不合理。

解题指津:解题时要注意分析推断和想象的合理与否,逐项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把原文涉及的有关遗传变异的作用扩大了。遗传变异只是生物多样性这个"总称"中的一部分内容,而且"生物多样性"要与其物甥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而无其他各方面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支持,不可能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该选项的推断不合理,应排除。B项,原文中,(生物多样性公约)"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如果该公约能付诸实施,将有利于生物的维持、保护和利用,但没有依据说该公约'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护、保护和利用"。该选项的推断和想象不合理,应排除。D项,原文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因此该项"弥补物种的缺失"是不可能的。从原文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防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该项推断不合理,排除。经检验,C项的推断合理。

参考答案:C

三、8.命题点密:本题考查对加点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所考查的4个实词都是与现代汉语容易混淆的词和多音多义词。

解题指津:解答本题,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积累,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逐项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A项中"讼",试题释为"控告",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中"暴",多音多义词,在文中是"突然"的意思。试题释义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中"诘",多义词,试题释为"追问",释义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中"谨",试题释为"严格",释义错误,应释为"慎重小心"。试题释义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参考答案:C

9.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言文阅读中考查筛选信息,比现代文阅读中筛选信息,多了一层文字"关",主要是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还多了一层是对文言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性格、事件过程等方面的理解和体验。这两"关"也正是试题设置的集中区。本来人物、事件并不复杂,只因为对关键词语理解不够准确,往往会影响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解题指津:凭借已有的积累,尽可能读懂原文,对困难的词语、句子,要结合词语及句式知识,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句意。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事件的过程、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逐一排除不符合题于要求的选项。A项中,前一句表明了"怀异志",但后一句主要描写安重荣骂人及其姿态,不是"非诮高祖"。不符合题于要求,排除。C项中,前一句"诱之人塞"是针对契丹,并非高祖,不能表明安"怀异志"。该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中,前一句,安"执"的是契丹使者,不能表明安"怀异志"。该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中,前一句是安的原话,"兵强马壮者"是指他自己,表明他"怀异志";后一句也是安的尿话,是他"数以此非诮高祖"中的一次。此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参考答案:B

10.命题点密:本题是对阅读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重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事件过程、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把握,人物语言揣摩,人物行为的分析,都是这类试题命题的着眼点。

解题指津:在依次完成前两题之后,考生对原文理解已经深入许多,为完成本题准备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并以此把握人物性格。试题的干扰项,往往就在这些方面设下陷阱。A项是针对文中第一件事的分析概括,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c项主要是对高祖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D项是对安重荣举兵事件的分析、概括,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B项的前一句是对安重荣的分析、概括,正确。后一句是对高祖的分析,分析高祖对安重荣的态度。认为高祖"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这种认识于原文没有依据。高祖对重荣是"姑息"、"不能诘",即使指出重荣"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也是一种无奈的语气,远不能算"坚决反对"。B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符合题干的要求。

参考答案:B

四、11. 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意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考查的形式是把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这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包含两个能力层次:一是对文意的理解,二是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翻译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难点:一是生字难词,二是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命题者也往往更关注这两点。

解题指津:先要调动自己已有的字词的积累,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争取多理解一些词语,对句子中少数陌生的词语、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可以在理解其他词语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作出推测,揣摩出其大概的意思。还可以从文言文阅读部分试题题干、备选项中寻找启示。要敏锐地观察文言句子是否含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并运用有关知识,对句序作必要的调整、补充。本题第一句,重点词语有:为、书、遗和"以……为言"。为书,写信。遗,致送。高中教科书中多次出现过。"以……为言",意为"把……作为所说的内容"即"在信中所说……"第二句,重点词语有:利、幸、期、敝。其中"利",名词意动用法;"敝",使动用法。

参考答案:(1)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 (2)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12.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已经多年,但是以主观题型考查,始自2002年。主要考查考生在鉴赏诗歌过程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鉴赏中鼓励考生能个性化地阅读,见仁见智。

解题指津:解答这样的试题,要求考生读懂原诗。要读懂诗的意象和意境,要读出自己的感受。第(1)题要求找出·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并作分析。这是要求品味诗歌的语言。品味语言要紧密联系诗的意境特点。这首诗的意境特点就是"新晴",要从表现"新晴"的角度去品味"最精练传神"的字。第(2)题要求考生感受尾联所描写的图景,并体味这样写的好处。这一试题与一般要求感受诗中景象不一样,它是在感受前四句描写景物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活动,感受人的活动的描写对前四句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而体会对表现试题"新晴"的作用。解答第(2)题,要设身处地去体味诗中描写的景象,要把前四句与尾联作比较,体会尾联的好处。

参考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自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①再一次突出表现了"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面活了起来。

13.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几十年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结果。高考语文坚持名句填空,就是加强背诵名篇的重要措施。名句,可以出自诗歌,也可以出自散文。2007年名句填空题提醒我们:诗文并重。名句可以是一两句,也可以是比较完整的一段。2007年名句填空提醒我们,要加强整体理解、整体背诵。

解题指津:答题时要冷静,充分调动记忆中的名句名篇。默写时,要联系语句的意义,不写错别字,不颠倒语序、句序。平时背诵时,要坚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对初中背诵过的名篇,适时重复加强记忆。

参考答案:(1)其名为鲲 鲲之大 其名为鹏 鹏之大 其翼若垂天之云 (2)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五、14.命题点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开头三段,围绕"天涯海角"展开,赞扬"天涯诲角"今日之巨大变化。这道题的设计,引出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解题指津:按照题干要求,必然要对原文筛选、整合,读出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个阅读过程,本题题干已经给了明显的提示,现在需要根据这个提示,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天涯"本义指天之尽头。②作者也以为前去无路。③如今已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第二问:①"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②两座相偎相依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③此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适合谈情说爱。

15.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细读原文可知,作者在赞扬海南今日之巨大变化的同时,对海南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人才被埋没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对今天归国华侨能在建设中发挥作用感到欣慰。"道旁石"、"补天手"正是表达这一复杂心情的关键词语,寓意深刻,令人深思,是极好的设题点。

解题指津:应当循着作者的思路,在他为我们提供的古今资料中筛选、整合相关信息,把资料中文学语言的象征性与史实结合起来,可以准确挖掘这两个名词所含有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的名臣。

16.命题点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题干已经摆出作者的观点,题干中"为什么",就是要对作者产生这样的观点作出分析。

解题指津: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认真对王佐诗的第五、六句和王诗最后两句加以理解。"八月风飕飕",是环境描写。"闾阎菜色忧",闾阎,借指平民,菜色,指饥民的脸色。要读懂最后两句用了修辞上的反语。

参考答案:①天南星本是一种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②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17.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茅盾的这篇散文,可以有多种角度。本题题干要求从表达技巧上作鉴赏,又明确要求对文中的对比手法加以分析。对比,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技巧,也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受到命题者的关注。

解题指津: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可以对全文作一次筛选,然后选择一二典型作分析。

参考答案:①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在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建设人才。②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却用鸭脚粟喂牲畜,且还有比它好的饲料。

六、18.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2006年考查语言连贯的试题安排在第1卷,设计为选择题;2007年安排在第六大题,设计为填空题。语言表达要连贯,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语感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便于大规模考查,高考语文常常用一个长句作为考查材料,采用选择题型或填空题型进行考查。

解题指津:语言表达连贯,要做到前后一致(前后所说的道理一致,前后话题一致,前后语言色彩一致),表达顺序合理,前后衔接紧凑。填空前,把试题的所有材料多读几遍,把握全句的意思。整段文字前半段说"古老",中间部分可根据·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判断说的是小城的"迷人"。①句对应"人口不过二十万",句式上很整齐;③句说山,与之后的"水"可对照。据此,可大致判断出各句的次序。

参考答案:②①⑤④③⑥

19. 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没有考查"语言得体"的试题。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使用语言,说话人要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要紧扣说话的目的,要看说话的场合,要看听话的对象。本题主要是看说话人的身份、听话对象、说话人的目的。

解题指津:解题时,要按上述几个方面去检验试题提供的材料,寻找不得体的表述,并找出原因,加以改正。本题的多处错误与谦词、敬词使用不当有关。

参考答案:(1)家父 您父亲或令尊 (2)小有名气 很有影响 (3)犬子 儿子 (4)有幸 应邀

20. 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学习修辞不是为了记住概念,而是为了运用。本试题为修辞运用设置了特定的话题,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2006年全国卷Ⅱ考查了比喻和排比,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方法;2007年考查比喻或拟人,只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显示了修辞试题的变化性。

解题指津:(1)要认真观察所提供的材料和相关要求,在思想上要与材料产生共鸣,或从中得到某种启示;(2)思考出一个想表达的意向;(3)从规定的选项中选择一种修辞方法,尽可能一气呵成地写完这个句子;(4)根据需要作适当修改补充。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1)祥云图案犹如奔腾翻卷的浪花,象征着运动健儿们在奥运的大海中,冲击着自己理想的彼岸。 (2)你穿着白纱踏着风儿轻轻飘过,飘过北京的上空,告诉人们--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七、21.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1999年高考作文打破了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的模式,开创了话题作文的形式,井实施了"三自",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但是,从1999年~2005年话题作文当家的那几年里,又出现了新问题,有些作文不重视内容,追求形式;大量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面华丽掩盖不住文章的苍白;还有的考生套用甚至抄袭别人的优秀作文。2006年全国卷作文命题发生了重要转折。2007年全国卷Ⅱ在2006年的基础上特别指出:"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与2006年相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在"含意"后面加上"范围"一词,给考生更宽泛的空间。这种提供材料却不给话题的作文,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有所限制,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与其说是一种限制,不如说是一种提醒,提醒考生不能忽视作文与材料的相关性,不要套作、抄袭。

解题指津:作文题干中提供了两则材料,一则说丛飞捐款资助贫困生,当丛飞病危时,受他捐助的人却没有来看望他。另一则说华农大小李捐赠希望小学,当她病重时得到该小学师生的捐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引出的道理一定会很多,写作的角度也有很多。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例如,资助与回报,受助与感恩,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与学会帮助别人,等等,这些是从"关系"上找思路。也可以提出"资助先助德"这一类判断型的思路。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高考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全国语文高考试题详解·全国卷Ⅱ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福建卷)
    2009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运动会上的兔…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
    绩效工资
    MAM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一)
    高考必背篇目之四
    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Ⅱ)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三
    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二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四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六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八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五
    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
    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三
    高中毕业生语文五月调研测试
    高危试题!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七
    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题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联考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八)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五)
    高考必背篇目之九
    高考必背篇目之七
    语 文 高 考 试 题
    高考调研考试
    高考语文统一考试模拟题
    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高考必背篇目之六
    高考必背篇目之八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
    高考语文第一次六校联考试卷
    高考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考语文模拟题(二)
    高考语文摸底测试模拟试题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九
    高中毕业生语文四月调研测试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次联考试题
    高考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高考复习语文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想说爱你不容易
    高考理科综合重庆卷(生物部分)解析
    北京语文高考试题
    语文高考试题分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系列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2月统一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检测试题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
    高考语文复习2月模拟考试试题
    高考复习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高考作文猜测话题之一:精神信念
    温州市高考调研考试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 模拟试题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高考语文 摸底测试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系列
    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解析
    语文高考试题
    全国语文高考试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语文新课程模拟试卷
    高考文学常识
    高考必背篇目之十一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系列资料
    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A
    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文学常识
    高考作文构思技巧十七法
    十五校高考模拟联考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咸丰一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1
    辨析并修改病句及逐题详解
    高考考点百题练习系列之现代文阅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语文零 诊 模 拟 检 测 题
    MAM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四)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强化练习五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9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语文突围每日一练60天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三)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六)
    高考必背篇目之五
    高考必背篇目之二十一
    高考必背篇目之二十
    高考语文必背篇目之二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
    上海市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第二次八…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潮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13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4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2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
    高考必背篇目之一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7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6
    高考必背篇目之三
    高中样本分析考试语文卷
    高考必背篇目补充材料
    新高考语文复习讲义
    高考语文统测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3月统一考试试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考摸底自测语文试卷
    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四)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三)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二)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十一)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字词句必练3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三次质量猜测
    高考语文 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调研测试模拟考试题
    高考语文猜测试卷
    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高考 语文猜测试卷
    高考语文联合测试试卷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九)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八)
    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一)
    高考语文 模拟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新考纲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三校联考试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上海市闸北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
    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