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影》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 谢建强                                                                                                                                                                                                                           【设计原由】 
 《竹影》原收录于《丰子恺文集·少年艺术》一章中。很显然这是给少年人讲艺术的,艺术是原文的主题。但本文先写了小孩子的活动,由活动引到艺术问题,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使我们读者发现了孩子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正如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个人认为孩子的童心与艺术两个方面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精神。于是根据丰子恺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根据丰子恺散文与漫画的特点,由本文入手,探讨丰子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确:环境描写、孩子的行为体现的特点、父亲的言行、中国画的特点等等,只要围绕课文谈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独立思考三分钟。
 
 3、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人谈一点美的地方。小组内推荐出最好的一点建议,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即时评价。
 三、课外拓展                    感知丰子恺艺术对美的追求。
 
 问题:仔细观赏幻灯片上丰子恺的漫画,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
 
 观赏两分钟,全班交流。
 四、总结                    1、根据对课文的阅读和漫画的赏析,请总结:你认为什么是美的?
 
 明确:可以归纳为生活、艺术、自然三方面。
 
 2、教师总结语:
 
 ⑴ 这节课所接触的知识;
 
 ⑵ 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以及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⑶ 美是需要靠发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竹影,丰子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竹影》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