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竹的诗文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宋)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题画诗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                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                劳心费目觅亲知。
 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郑板桥集·题画》)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竹影,丰子恺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竹影》难句解析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