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门中学 郑芳娇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女娲造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2. 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据本课内容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①知识目标:把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3. 教学重、难点 理解神话丰富奇异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1. 教法分析
 这篇课文属神话,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想像女娲另一种造人的动机、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理解女娲的形象,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生熟悉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2.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过程1.情境导入
 由学生思考人类起源导入。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的神话,了解神话特点。
 3.检查预习 (大屏幕出示生字词,让学生拼读。) 4.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1)比较阅读,对照课后第一题里面的两则短文,说说课文都丰富了哪些内容 (目的是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① 造人的原因(明确: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② 造人的具体过程、方法(明确: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撒泥造人。) ③ 繁衍生存:(明确:男女结合。) ④ 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大屏幕出示。) ⑤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大屏幕出示。) (2)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目的:体会这则神话丰富、生动的情节和语言,进一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全文洋溢着一种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气。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暖和。总之,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气,更布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世界布满温馨,布满爱。 (3)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目的:使学生体会“人来到世间”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目的:体会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体会女娲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大屏幕出示一些句式,要求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5)结合女娲的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目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①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分析: 生产力水平低下及科学技术水平低下无法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因此只能用想象或幻想来解决。 ②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想象力才塑造了这个奇异的女神形象? 5、感悟小结: (目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拼搏,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漂亮神话,还是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科学探寻,都是不同时代人们探寻生命的足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漂亮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6、拓展延伸  (目的:检查学生课前所查找资料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爱好。) 思考:我们人类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是由什么进化而成的呢? 学生谈一谈,师展示:(多媒体) 人类起源学说: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