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岱婴  作者:桃溪中学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复述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 1.通过课文与古书中的记载做对比,体会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了解古人对人类起源的认识。 情感目标: 认识生命的可贵,以生而为人感到自豪。   重点: 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难点: 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应用。   教学模式: 板块式思路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知识储备  1、什么是神话?神话从何而来? 看图片,说说图片中展示的是什么神话故事? ▲讲故事比赛(讲述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语言简洁,精练,表述清楚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2、人又是从何而来? 我们的祖先早就用他们的语言告诉我们人是从何而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女娲造人》,共同领略先人留给我们的瑰丽文化。 出示教学目标,并提问:你想通过这节课学到什么?   第二教学板块:评说课文 (一)赏析 自由读课文,熟悉情节,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行赏析   鲜明的人物形象: 用横线划出描写女娲的重要句子,谈谈你对女娲这一形象的认识 (人性化的神)   美好的情感: 用波浪线划出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用心体会   (二)比较阅读 比较课文和《风俗通》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风俗通》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比较: 课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以后的欢欣场面; 3.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4.         作者的评述。     (三)质疑问难 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全班交流 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教学板块:语文实践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编。给出材料。 要求:体裁可以是诗歌、小说、剧本等       表现方式可以是唱、读、表演等形式   嫦娥奔月 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仙也。     第四教学板块:表现生活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神州五号已经升入太空,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请你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如何去积极探索并获得成功的事例。   ★师:最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一) 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三) 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