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禹锡 >> 正文

 

堤上行三首诗词赏析

堤上行三首

--------------------------------------------------------------------------------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堤上行三首》诗词全文  
--------------------------------------------------------------------------------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诗词注释
--------------------------------------------------------------------------------
【注释】: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822)到长庆四年。

  第一首活象一幅江边码头的写生画: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估客云集的热闹所在。前两句诗为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三、四两句,描绘近景,增强了画面感,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中的“争”字和“急”字,不仅点出了晚渡的特点,而且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来。诗人写黄昏渡口场面时,还兼用了音响效果,他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之多和船工的紧张劳动,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一起,把诗当作有声来描绘。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气象氤氲,通过优美的艺术语言把生活诗化了。含思宛转,朴素优美,而又别具一格。

  《堤上行》的第二首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诗写入夜时堤上见闻。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很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江边堤上歌声四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呢?诗人用一句诗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体味,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牵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切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与“怨”的无限。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飞动之势,又具明丽之性,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飞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能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手法是高超的。

  总之,这两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婉谐,清新隽永,写景如;有浓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新成就。

  (刘文忠)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禹锡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堤上行三首诗词赏析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刘禹锡是唐代为数不多的诗文成就俱著
    诗人医生刘禹锡
    刘禹锡生平简介
    西塞山怀古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昏镜词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聚蚊谣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踏歌词 诗词赏析
    刘禹锡【巫山神女庙】 唐诗名篇赏析
    西塞山怀古诗词赏析
    秋 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西塞山怀古诗词赏析
    诗人刘禹锡简介
    插田歌诗词赏析
    平蔡州三首诗词赏析
    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昼居池上亭独吟诗词赏析
    秋江晚泊诗词赏析
    望洞庭诗词赏析
    《八月十五夜玩月》 刘禹锡
    刘禹锡与《乌衣巷》诗慨谈
    刘禹锡诗歌
    刘禹锡游玄都观
    刘禹锡【石头城】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 唐诗名篇赏析
    相和歌辞·阿娇怨诗词赏析
    不屈斗士刘禹锡
    刘禹锡【始闻秋风】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资料
    岁夜咏怀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杨柳枝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与歌者何戡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简介
    陋室铬(唐 刘禹锡)
    刘禹锡诗集
    刘禹锡【九华山歌】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乌衣巷 刘禹锡
    春词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论天
    唐宋名家词选——刘禹锡
    解读刘禹锡
    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法制思想
    诗豪——刘禹锡 简介及名诗推荐
    刘禹锡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诗精选
    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陋室铬》赏析
    秋爽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桃花”诗二首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性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金陵怀古】 唐诗名篇赏析
    杨柳枝诗词赏析
    唐诗底蕴之 刘禹锡诗
    刘禹锡生平介绍
    刘禹锡【插田歌】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昏镜词】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聚蚊谣】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百舌吟】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的防人之心
    刘禹锡眼中的诗意瑶山
    刘禹锡【蜀先主庙】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的两首明月诗
    刘禹【西塞山怀古】锡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诗名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唐诗名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诗
    潇湘神诗词赏析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二)】 唐诗名
    刘禹锡的父系
    刘禹锡与《畲田行》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
    再游玄都观并引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竹枝词(二首)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浪淘沙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欣赏 刘禹锡
    乌衣巷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论刘禹锡诗的历史地位
    刘禹锡 柳枝词欣赏 鉴赏
    刘禹锡:功利存乎民心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
    和乐天《春词》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踏歌词选一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插田歌欣赏 鉴赏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二)欣赏 鉴赏
    百舌吟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石头城 欣赏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唐诗名篇赏析
    刘禹锡(772-842)
    刘禹锡被贬受刁难 气出来《陋室铭》
    刘禹锡 金陵怀古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昼居池上亭独吟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始闻秋风欣赏 鉴赏
    刘禹锡 酬柳柳州赠别欣赏 鉴赏
    刘禹锡将会在21世纪拥有“豪宅”
    刘禹锡 淮阴行五首(其四)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望夫山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堤上行三首欣赏 鉴赏
    刘禹锡 阿娇怨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杨柳枝词(其一)欣赏 鉴赏
    刘禹锡 与歌者米嘉荣欣赏 鉴赏
    刘禹锡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欣赏 鉴赏
    刘禹锡 望洞庭欣赏 鉴赏
    蜀先主庙诗词赏析
    简论刘禹锡的五七言古诗
    乌衣巷诗词赏析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
    刘禹锡对迁谪文学传统的突破
    刘禹锡:铁骨铮铮 宁折不弯
    做过朗州司马的刘禹锡其人及其诗歌成
    唐诗百话·刘禹锡:绝句二首
    唐诗百话·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刘禹锡蜀先主庙欣赏 鉴赏
    再游玄都观诗词赏析
    杨柳枝诗词赏析
    刘禹锡生平
    玄都观桃花诗词赏析
    春词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赏析
    始闻秋风诗词赏析
    竹枝词诗词赏析
    刘禹锡 秋风引欣赏 鉴赏
    秋词诗词赏析
    忆江南诗词赏析
    刘禹锡 台 城欣赏 鉴赏
    竹枝诗词赏析
    竹枝 诗词赏析
    竹枝 诗词 赏析
    淮阴行诗词赏析
    浪淘沙诗词赏析
    浪淘沙 诗词赏析
    秋风引诗词赏析
    石头城诗词赏析
    浪淘沙 诗词 赏析
    踏歌词诗词赏析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诗词赏析
    与歌者米嘉荣诗词赏析
    望夫石诗词赏析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词赏析
    金陵五题·台城诗词赏析
    秋词 诗词赏析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