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花》教学设计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濠河中学 韩嘉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  )  沐浴(  )(  )  祷告(  )                      嗅(  )   衍(  )       摩(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学生评价。                    5、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 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⑶ 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 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 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 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 写了孩子的三次嬉戏。                                       ⑵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⑶ 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
 
 2、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因为妈妈找到孩子,非常着急。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呈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是责怪的口吻,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中国人喜欢把儿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板书设计】
   六、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阅读泰戈尔的另外一首散文诗《审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内容。                  审判官                      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                      他是如何的可爱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                    3、学生谈感受。                    4、以孟郊诗《游子吟》作结。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纸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金色花》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