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   
          |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五中学 孙 平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 
 
 【授课时间】                  2003年10月9号
 
 
 【学习过程】                一、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 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简介作者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
 
 2、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学生三: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使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学生四: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年8月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三、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                  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四、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本节是作者的想象,全诗的高潮)
 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
 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五、学法指导                                  教师导入: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教师总结:                  “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来已久;                  “一只一只”、“抛”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六、合作探究
 
 1、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惆怅》一诗可以印证生病的冰心悲苦的心灵体验。                  2、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七、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关于本首诗歌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老师帮助共同进行解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八、拓展延伸                  《纸船 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九、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在诗人的博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早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纸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 上一篇文章: 《诗两首》教学实录 |   
          | 下一篇文章: 《诗两首》教学案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