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这儿真好》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这儿真好》是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让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关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词语,自然过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自由地朗读,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朗读,读后出示小黑板:一座天空连忙说话一年小象种呀种高兴极了)

  师:你会读这些词语吗?愿意做小老师带其他孩子一起读吗?

  师:(指着“高兴极了”)这个词儿能读得更高兴些吗?

  师:(抓住“高兴极了”这个词语,继续发问)你什么时候就会高兴极了呢?

  (孩子们有的说得了100分最高兴,有的说收到生日礼物最高兴,有的说交了一个新朋友最高兴,有的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最高兴。)

  师:让小朋友们高兴的事儿可真多呀!可是,有一只小熊却高兴不起来,(贴出皱着眉头的小熊的图片)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师:(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读明白这只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

  设计意图:一般教小学低年级的课文时,从生字向课文的过渡,老师往往会选用传统的过渡方式“小朋友们,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在设计这一过渡环节时,我就摒弃了这一做法,抓住“高兴极了”一词,先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绪,孩子们很容易就将高兴的感觉读出味儿来了。然后抓住“高兴极了”继续发问,将孩子带入课文内容的教学中。引导孩子说出让自己高兴的事儿,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再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让他们明白其实快乐很容易呀!这时再将“不高兴的小熊”带到大家面前,形成对比,孩子心里自然会产生疑问,“它为什么不高兴呢?”这样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

  二、品读句子,走进文本

  师:这荒岛是什么样子的呢?用“这儿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只有_______。”的句式来说说你想象中的荒岛。

  师:所以说,这是一只_______的小熊呢?

  (指导朗读,读出“孤零零”)

  师:正在这时,天空飘来一朵云,你们知道云儿要告诉小熊什么吗?

  师:(疑惑地)这个老师就不明白了,小熊是想找朋友呀!种树和找朋友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文: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师:小朋友明白了,小熊也明白了呢!引读“他在岛上……”

  你怎么理解这里的“种呀种”?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小熊种得怎么样?

  谁来和小熊一起去种树呢!(指名读)

  师:你们能读好“种呀种”这个词,是不是也能读好这句话呢?让我们和小熊一起去种树吧!

  设计意图:“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子,其中“种呀种”又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理解“种呀种”是指种得很辛苦,不停地种。然后再要求他们通过朗读“种呀种”体会小熊种树的艰辛与劳累,有了朗读词语作铺垫,句子的感觉就很容易把握了。最后让学生齐读时,说成是“让我们和小熊一起去种树吧”体现了一种主人公的意识,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和小熊一起种树的伙伴,将自己融入文本,品读自然水到渠成。

  师:因为小熊不停地种,所以小岛上到处都是树,而且这些树还非常茂盛呢!(出示:岛上绿叶成阴的图片。同时出示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师:文中用了两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小岛,就在这句话中,谁能将它们找出来告诉大家?

  生:“漫山遍野”和“绿叶成阴”。

  师:你能读好这两个词语吗?(“漫山遍野”引导孩子读出树多:“绿叶成阴”引导孩子读出树美、绿、多。)

  师:这样的小岛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所以“一年、两年”要读得怎么样?

  小朋友能用自己的朗读将老师带进这绿意盎然的树林吗?

  设计意图:“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写出了小熊种树的成果,是找到朋友的前提。教学时抓住两个关键词“漫山遍野”和“绿叶成阴”,通过朗读体会此时的“荒山”已成“绿岛”,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小熊的辛勤种树。这两个词语的指导到位了,整个句子的感觉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学生用自己饱含激情的朗读告诉我,他们已经完全走进了文本,成了树林的主人,正在将这绿意盎然的树林介绍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成为他们的朋友呢!其实这也是孩子们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呀!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这儿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这儿真好》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