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W >> 往事依依 >> 正文

 

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一)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雕镂(    )           镌(    )刻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老师讲课的“入情”的?回忆一下,你的老师“入情”时有怎样的表现?可以仿照上文,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举两例,做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时,都注重神态和动作描写,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两位老师特点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的“长生果”

叶文玲

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就我自己说,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的故园是浙江东南的鱼米之乡。五十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我这处于海角小镇的毛丫头,心中一片欢悦。我欢悦,是因为那时我已粗识文字,知道爱读书,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子只落了个眼羡的份。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掌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叠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七侠五义”的故事的小画片,就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时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小学的一个教师爱好美术,他有几套连环,叫我看得痴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我也有了几册哥哥的朋友们送我的小书了:《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就忘吃忘睡,课堂上,特别是我最不喜欢的珠算课,我就一头扎进桌斗里,因为那里藏着一本我放不下手的小书。那时,我因迷醉阅读而不遵规守纪的事屡屡发生,我这里如实奉告,绝不是要少年朋友们也学我这样的淘气。但是,我不能不带羞赧地想起:那时,就是因为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才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连环一类的小书又渐渐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上兴办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里。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不敢问津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我这样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我便常常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像能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还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伤神,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小学有一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做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得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些小小的荣光,使我悟到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上初中后,我又不满足只看一般的故事小书了,学校图书馆那显然丰富得多的图书又像磁石吸引了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也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又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我觉得我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看的那些描写苦恼烦闷心境的词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这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这篇完全发自真情实感的作文当然也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抄誊出来贴在教室墙上。可是,看到教师用红笔着重圈出我写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清醒,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一句描写,这个“特别清醒”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那是上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800个字的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投寄刚创办的县报,在一星期后刊登了。看着文字变成了铅字,看到题目标上了“小说”,我说不出的高兴,这也许应该算是我当学生时期写的最成功的一篇作文。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

至今,我仍在努力作文,只惭愧年事已长却无多长进,少年时所感所悟的,现在虽不曾忘怀,却还常常力不从心。

至今,我仍盼天天能扎进头去醉心读书,只可惜光阴紧迫,事务冗繁,而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通啊?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给线的字注音。

①流光溢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粗识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充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羞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囫囵吞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驳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冗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呕心沥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课文,将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读了哪些书,请用列表的方法摘录整理出来。

3.按照作者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的题目是“我的‘长生果’”,中间的“长生果”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此句中的“鲜味”指语言的清新优美。

B.书应该认认真真地读,而“我”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书没有什么好处。

C.课文结尾处把社会人生比做一本无页码的大书,是在表明作者把阅读当作了解生活、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重要途径。

D.文章一开头就说:“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就我自己说,特别亲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6.联系上下文,说说“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中的“灿烂”的原意和在本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指出“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中“不安分”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页。

  B.我把秋天比做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

  C.我的故乡是浙江东南的鱼米之乡。

  D.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9.文中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出文中作者悟出的一些作文的道理,结合自己的作文实践简要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见书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请你再写一些有关书籍的名言。(至少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镂(lòu)   镌(juān)

2.①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②信口:随口。

3.这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其意义是:①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②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从两方面写的:一是从老师读书的动作中体现,“老师朗读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二是从老师的眼神中体现,“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5.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从“至今”“几十年过去”“滚瓜烂熟”“信口背出”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去很久,但记忆却清晰非常。可见老师所讲内容给“我”印象之深。

6.具有照应前文的作用,强调了老师入情以及给“我”印象之深。

7.第一位教师教授的是辛弃疾的词,“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第二位老师教授的是田汉的新诗,诵读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8.前一位“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后一位“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二)

1.①流光溢(yì)彩:流动的光线,丰富的色彩,形容幅光彩美丽。

②粗识文字:略微认识一些文字。

③充盈(yíng):丰满,充足。

④羞赧(nǎn):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

⑤问津:探询渡口,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⑥囫囵(hú lún)吞枣: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吃枣时不经咀嚼,整个儿吞下肚去。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⑦驳杂:混杂不纯。

⑧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自心的筹划、构思和裁断。

⑨冗(rǒng)繁:指(事物)繁杂。

⑩呕(ǒu)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2.

时间

地点

 

上小学前

在赢家的手里

印着“水浒”“三国”“七侠五义”故事的小片。

 

上小学后

课堂上,特别是最不喜欢的珠算课

连环:《七色花》《血泪仇》

小  书:《刘胡兰》《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

 

小镇上的文化站

文化站里所有的文艺书籍

 

上初中后

学校图书馆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3.第一部分:文章开篇点题,以“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起笔,借助一连串的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快之情。第二部分: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用一系列的实例说明读书对“我”的影响,特别是对写作的影响。这一部分中,所写的时间跨度长,事情、头绪也较多。但总体说来,它又包含两个层次:先回忆少年时读书的经历,对书的迷醉程度;而后自然而然地转到读书的影响,尤其是读书对写作的影响。第三部分:由对少年时的回忆转到现实,抒发感慨,并从读真正的书转到读社会人生这部大书,扩展了文章的内容,启人思考。

4.长生果本来是指营养丰富的花生;在文中,“长生果”是个比喻,指书。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因为书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创造出来的最好的精神产品,是人类文明的“果”实;而人类文明凝结于书,书又是促进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双向的活动是“长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远不会衰败完结的,所以要加引号。

5.B

6.“灿烂”的原意是鲜明,耀眼;本文指农民丰收后的无比喜悦。

7.指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8.C

9.正因为读书让“我”培养了写作能力,悟出了一些作文的道理,并用之于实践,才会有小小说的发表,所以读书对写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0.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悦之感。

11.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截,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评论”不拟答案。

1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皮罗果夫)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往事依依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往事依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于漪《往事依依》课文阅读
    往事依依
    谆谆教诲——于漪老师的厚爱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苏教版《往事依依》导学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六、往事依依(苏教版七年级上)
    春 教学目的
    往事依依、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课文链接
    《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2
    从《往事依依》看于漪老师的读书观
    往事依依 于漪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及设计说明
    往事依依    于漪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往事依依》学案
    名师课堂——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
    于漪:课要追求“三动”的境界
    《往事依依》教 学 反 思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4
    《往事依依》中的古诗荟萃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初一语文组   吕…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往 事 依 依·教学…
    往事依依-苏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案
    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
    《往事依依》教案3
    漪:学生“读经”浅见
    于漪: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于漪:把人物写活
    往事依依
    于漪:钟情·倾心·精神家园
    于漪《教作文》开阔视野,广为采撷
    从国文教师讲课谈朗读教学——《往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于漪的教学风格
    往事依依  课堂实录
    于漪教案《卖油翁》
    红烛精神 ——记于漪老师
    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
    从活处看,体验独特
    于漪:这是"自毁母语长城"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总体倾向管窥
    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
    于漪:我们当年的语文课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于漪:母语是根,学好中文
    于漪 《春》的教案
    于漪 一辈子学做教师———— 三问于…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初一语文组   吕…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4
    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往事依依》教案
    文本的整体阅读——《往事依依》为例…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次北固山下》乡愁情结(原创)
    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3
    《往事依依》学案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于漪老师在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的讲…
    于漪教学风格述评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
    往事依依—教学案例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纲要
    《往事依依》教案
    教案: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精美的文章 精致的课堂——我教《往事…
    往事依依
    于漪: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
    往事依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