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五)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七)小结全文
 1.依板书回顾全文内容。
 2.思考分段及写作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2.教师小结并出示小黑板: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二)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四)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最好句子。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十、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此板书是篇章式板书,目的是体现文章的总体结构,具体内容及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全文的整体概貌。古井像母亲不仅以水养育了村民,而且以德教育村民,并还给了我们怎样做人的启迪。文章内容联系紧密,还在板书中体现了文章的总—分—总结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