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美腿与丑腿 >> 正文

 

“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研究”之《美腿丑腿》教学实录

珠海市二中 詹小俊
 
 
 
对象:市二中高二级部分学生

 

时间:2005年1月31日下午

 

(师生问好,教师宣布上课。)

 

师:我们先来猜一个谜,猜一个人。(幻灯片展示)谜面是别人为他写的碑铭——“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这说的是谁呢?

 

生:(小声议论)富兰克林。

 

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1:他帮助人民群众得到民主。

 

师:嗯,如果说的更确切一些就更好了,(指另一生)你能不能帮他呢?

 

生2:这说的是富兰克林在他的一生中对人民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发明了避雷针,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师:这位同学说的不错。这碑铭确实说的确实是富兰克林。这就是富兰克林的画像。(幻灯片显示富兰克林像)很有意思的是他给自己也写了个碑铭,他写的却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一个如此伟大的人,他自拟的碑铭却这么简单,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大家能不能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呢?

 

生3:富兰克林是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家和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走向独立之路。在富兰克林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了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谦逊。

 

师:看来你对富兰克林了解还不少,说得很好。还有同学找到其他的资料吗?

 

生4:他出身寒微,十岁的时候就没有再读书了,到印刷厂做工。在做工时刻苦好学,不但掌握了印刷技术,而且广泛的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和四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些为他一生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科学的众多领域展开了研究,并有多项发明问世,因此,虽然他仅仅读了两年的小学,就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当他与世长辞的时候,美国为他送葬的群众有两万多人,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美国国会为他悼念一个月,法国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说明他不仅属于美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师:很好,说了很多,这说明大家对他还是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这里的碑铭,其实是对他的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关于他,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我想有两点大家应该注意(幻灯片显示):第一点,像富兰克林这样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卓越才能的人,确实是非常少见的,他被誉为“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成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代表”,是一个影响非常深远的人。第二点,取得了如此成就的人,他却只是在少年时期上过两年小学,他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自学,通过不懈的自学,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他在他的自传中以自身经历向我们昭示着年轻人积极向上才能取得卓越成绩这样一个真理。从我们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富兰克林是一个对生活非常乐观、积极、勤勉的一个人。下面,我们就要走进他的一篇短文——《美腿与丑腿》。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先请大家读读这篇文章,思考屏幕上的三个问题。

 

(幻灯片显示三个问题:1.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论述他的观点的?3.从文中拟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生发声读书,思考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先自由讨论、交流。)

 

师:接下来,大家就这三个问题交流一下。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生5: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就是说我们要做好我们心灵的选择,要乐观的去看问题,不能只注意不好的方面。文章在第一段最后提出了这一观点。整篇文章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不太了解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但是看了最后一段作者用老朋友的例子来说明,就明白了。

 

师:大家说是不是这样?(生赞同)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太难的,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简洁的说就是“苦乐在于心”。下面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最后一段点到这个问题,但是说得不够完整,谁能说说呢?

 

生6:作者在一开头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接下来介绍了两种人对事物、生活的不同的看法,最后通过他的一位哲学家朋友的故事印证他的观点,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愿望。

 

师:说得很好,这表明你自读很有收获。大家对这个问题有没有其它的看法呢?

 

生7:第二段作者特别说出事物存在的两面性,这是本文论述的一个前提。最后一段作者举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

 

师:如果说最后一段是一个具体的例子,那么第三段有没有例子呢?(生答:有。)那里的例子和最后一段的例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8:最后一个例子具体一些。

 

师:其实第三段中运用的事例是一种概括性事例。我们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这样的论据。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说理性散文,对于这篇文章而言,作者对悲观和乐观有着怎样的情感倾向呢?(生答:乐观)这个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得从课文里找到一点根据才行。

 

生9:要与人和谐相处,还要积极向上,还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

 

师:我觉得你说的是作者的观点,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作者对悲观、乐观的情感取舍,你能不能从作者的行文中找到具体的词句来说明呢?

 

生9:第二段中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多去欣赏别人的长处。

 

师:由此你可以看出作者倾向于乐观,是不是?作者的这一情感倾向,在第二段中有一点影子,从文章其他地方能不能看出来呢?

 

生10:第三段倒数第三行说“大家还是避免和他们交往的好”,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倾向于乐观而不喜欢悲观的人。

 

师:你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其实从细微之处——作者的用词,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

 

生11:作者把悲观称为一种“恶习”,希望所有悲观的人都能改正这种恶习。

 

师:不错,还有说悲观者“吹毛求疵”是不是?“吹毛求疵”是一个贬义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是不喜欢悲观者的,对悲观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的。

 

以上三个问题是我们学习这个单元时应注意的共同问题。下面,我们要自由的去想,去说,(幻灯显示)——对于作者的看法,你有什么感悟?有什么发现?请大家先琢磨一下,然后互相交流。

 

(生思考问题,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随机参加学生的讨论)

 

师:下面请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生12:我觉得作者说的太绝对太片面了。物极必反,事物的量变必然导致质变。如果一个人太乐观的话,特别是当他对别人造成了不便却仍然很乐观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在为自己找借口了。

 

师:你的意思是即便是乐观也应该有一个“度”,对不对?

 

生12:是的,就是要适度乐观。

 

师:我觉得你很冷静,这个哲学上的道理肯定是没错的,干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不错。

 

生13:我觉得作者在第五段举的那个例子说得有点片面。

 

师:怎么片面?

 

生13:人家和他谈话,只说他的丑腿,不一定就是什么恶习嘛。

 

师:课本上是说谈话的时候只谈论丑腿吗?

 

生13:哦,是“见面的时候只注意他的丑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是这样的嘛,突然见到一个腿有缺陷的人,人家都会问一下,那并不一定就是一种恶习啊!

 

师:我觉得你要注意一下文章。文章说的是“如果此人只谈起那条丑腿不注意那条好腿”,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是不是,所以我们在赏析的时候要注意作者的表述。

 

生14:文章的题目是“美腿与丑腿”。我认为“美腿”就象征着美的好的东西,而“丑腿”就象征着不好的不美的东西。作者的意思是要我们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朝着好的方面去想。

 

师:说到了文章的题目了,很好。文章的题目看起来说的是“腿”,但是文章里面作者的观点和“腿”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腿”成了一种象征符号。从最后一段来看,“他们可就不能再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这个“丑腿”和前面说到的哲学家的一条“丑腿”两个词语意思是不是一样的?(生答:不一样)是的,后面的“丑腿”是指缺点、不好的东西。这样,题目中的“美腿”就有“乐观”的意思,而“丑腿”就有“悲观”的意思。所以这个题目是很有意思的,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泪珠与珍珠》一样,都带有一定的隐喻的意思,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如果大家的写作时也能拟一个这样的题目,那就肯定增色不少了。好,请继续发言。

 

生15:我和前面那位同学一样,注意到了文章的最后一段。我觉得那位哲学家太刻意想达到那个境界而不小心也变成了自己所厌恶的那种人。

 

师: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呢?

 

生16:就是说他太刻意去追求别人看他的美腿,如果别人看他的丑腿,他也不管什么理由,就厌恶人家。人都有优点和长处的,他更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嘛。

 

师:不能因为人家注意到你的丑腿就嫌弃人家,是不是?你这个问题非常深刻,很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写到的这位哲学家朋友本身也有只看人家“丑腿”的嫌疑,就因为人家盯了他的丑腿看了一下,然后就对这个人敬而远之。

 

生17:我发现了我的左手食指比右手的食指好看一点,我左边的衣袖比右边的干净,我左边的人比右边的人少——我们可能在某些时候发现自己的左腿比右腿美丽一些。做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自身好的和不够好的甚至不好的东西,我们对待别人的时候,也应该既能接受他的好的东西,也能谅解他的缺点。

 

师:那时候不妨“爱屋及乌”一下,是不是?你的感悟源自哪里呢?

 

生17:源自于后面那一段说的那些不接受别人丑腿的人。

 

师:很好,请坐。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中其实多了一点东西,那就是要宽容。其实,文中所说的悲观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悲观有点区别,少了宽容的因素。作者所叙述的悲观的人是缺少宽容的,他看不惯的东西就“吹毛求疵”,有点像我们学过的一篇小说中的人物,是——(学生议论)像不像别里科夫?(生赞同)

 

生18:我不太赞同作者的感情倾向。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当然讨人喜欢,那些吹毛求疵的人不讨人喜欢,但是如果这种人发现了自己的这种“恶习”,虽然想改正它,但是很艰难,如果对这种人“敬而远之”的话,那就太不公平了。

 

师: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16:也会指出他的“恶习”,但是那是希望他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师:如果大家那位没有朋友的话,请刚才这位同学做你的朋友可能是比较合适的。(生笑)因为朋友中有一种能够指出别人缺点帮助别人改正的叫做诤友,我想这位同学刚才所说的应该就是这种。

 

生19:作者在文中说,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过分的注意自身的缺点,就像张艺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别人在赞赏我的优点时候,并不代表我的缺点不存在。”所以我认为,应该全面的看问题。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正如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美腿”,也要看到自己的“丑腿”。

 

生20: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面对着像文章末尾一段所说的哲学家朋友一类的人,你会先看丑腿还是先看美腿?请先看丑腿的同学举手。(生举手)

 

师:我可不可以举手?(生笑)那我也举手吧。

 

生20:难道说我们要避开举手的这些同学吗?(生笑)刚才老师说,文中“如果此人只谈起那条丑腿,不注意那条好腿”中有一个“只”字,强调了一种极端的情况,但是作者在前面也说了“如果对他的丑腿比对他的好腿更为注意,他就有所疑忌”,难道刚才那些举手的同学我们都应该拒绝和他们交往吗?

 

师:那你能不能猜猜我刚才为什么举手?

 

生20:因为你是一个正常的人。(生笑)

 

师(笑):我当然是一个正常的人。

 

生20:那是因为老师有一种宽容的心。

 

师:其实我想的是我能怎么帮他一下。(生笑)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注意到周围人的缺点不一定是恶意的,指出你的缺点往往倒是善意的。请其他同学继续发言。

 

生21:我觉得题目其实暗含了作者的观点,其实说的是“悲观”与“乐观”。如果单独说哪个是错的,那是不正确的。在顺境中,我们应该有一种“悲观”的态度去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在逆境中,我们应该有一种“乐观”的精神去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前面还说到了人有讨人喜欢的和不讨人喜欢的,后面说到不讨人喜欢的原因是他们注意到了“丑腿”。其实注意到“丑腿”以不是什么错误。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魏征常常看到的就是唐太宗的“丑腿”,难道魏征就不讨人喜欢,应该避忌吗?如果是这样,历史上就少了这一对明君名臣了。注意到别人的丑腿,并不一定是错误,可能是想帮别人改正,是为别人好,对于这种诤友,我们应该欢迎才是。所以我觉得文章的观点不全面。

 

师:琢磨大家的发言,我感觉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只看“丑腿”了。(生笑)

 

生22:对于过去的皇帝来说,那些奸臣往往只是高唱赞歌,注意皇帝的“美腿”,这是好的吗?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完全是可以批判的。

 

生23:我想说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说的乐观不仅仅是表面常常微笑的那种,应是心态平和的;悲观的人不一定常常是愁眉苦脸的,应该是那种经常苛求别人,只看别人的缺点而不看别人的优点的人。

 

师:刚才大家就文章的观点、题目以及行文方式展开了讨论,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观点,说明大家认真的读了这篇文章,收获也不少。很多同学对文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很大胆,说的得也很好。其实台湾作家李敖对这篇文章的观点也不完全赞同。(幻灯片显示)这是他在他的《腿上功夫》一文中的两段话:

 

在“美”的范围内,观点重在美丑,但在“真”、“善”范围内,观点就重在真假善恶。我始终相信,涉及美丑范围,人的一生,可以只见“美腿”而对“丑腿”视而不见;但涉及真伪善恶范围,人的一生,就不能这样逍遥了,——对人类的责任感,将逼使我们在真伪上面,要去假存真;在善恶上面,要扬善抑恶,我们如果在“真”、“善”范围,也采取“美”的观点,我们就将发生道德上的过失。

 

对人间“真”、“善”范围的任何虚假和罪恶,我们必须去面对、去发掘、去揪出、去打倒。……在这种认真下,我们虽然眼之所见,无非是“丑腿”,但是责任所在,我们却不能逃避。我们不能崇真而不去伪,不能扬善而又隐恶,不管什么乐观也好、悲观也罢,我们都要面对它们。

 

尽管如此,我认为——我想大家也已经认识到——如果我们因此而把这篇文章给整个的否定掉,那也是不妥当的。无论如何,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主张——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应该是正确的。其实,中国古人早就有类似的主张。《论语·述而》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古诗十九首》中,作者也批判了那种“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样一种心态。现代人也有诗说“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的开;你忽视,你厌恶,花儿努力的开。”所以,在我们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活得洒脱一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富兰克林这个伟大的人以及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依照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通过自读,把握了文章的“理趣”和“情趣”。最后我们主要就文章的思想内容展开了讨论,很多同学都作了非常精辟的发言,我想,从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启发。

 

研讨者:

 

顾之川—人教社编审、全国中语会秘书长

 

邬向明--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教育学硕士

 

容理诚--珠海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

 

尚喜平--珠海市城市职业学院高级讲师

 

徐先国--珠海市实验中学特级教师

 

吴志--珠海市城市职业学院高级教师

 

尚喜平--珠海市城市职业学院高级讲师

 

黄宝亮--珠海市二中语文科组长、高级教师

 

主持人:陈葭-珠海市二中语文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陈葭:大家好!课例研讨会现在开始。先请詹小俊老师谈谈你这节课的设计思想。

 

詹小俊: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在我的《教学简案》的前面已经做了初步的说明。我设计的出发点是想借这个机会来实验一下,对于这样的自读课文,以新课标的理念来衡量,到底行不行。在具体设计中,考虑到现行教材还得使用一年半,而新课程较之以前的课程体系,主要的转变可能是在教师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学习思想上,至于语文所涉及到的能力,可能还是“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并且能力要求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即便在新课标和新的教材已经出炉的背景下,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这节课的前半部分,我预设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课后练习”中的主要题目,所体现的也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说理散文的理趣和情趣的问题。后半部分,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陈葭:我们今天很荣幸的请到顾之川教授光临参加我们这次研讨会。刚才詹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知道这节课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请您给我们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顾之川:感谢珠海市教研中心给我这个学习机会。作为教材的编者,我想从教材的角度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情况看,詹老师的设计思想非常明确,我们目前正处在新旧课程的转型期,对于没有使用新课程新教材的学校、年级,老师们能自觉的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是很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现行教科书,是按照2002年修订的《教学大纲》编订的,对于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来说,应该关注三个文件,一个是《教学大纲》,它仍然没有过时,除非这套教材已经被新课程实验教材淘汰。第二个文件是《普通全日制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的比较《新课标》和《教学大纲》,我们会发现二者有些理念是相通的,因为现行《教学大纲》经过了三次修订,2002年教育部组织专家修订《教学大纲》的时候,已经把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渗透到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里了。所以,二者虽不完全一样,但是一些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关注的第三个文件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各科《考试大纲》,从语文科的角度说,那就是语文的《考试大纲》,这个大纲应该成为我们高中三年的教学指导文件。从教材的角度说,我认为詹老师这节课是上的非常成功的。这篇自读课文,学生理解的难度不大。按照新课程理念,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这个方面讲,我们的现代文的阅读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类似的文章的时候,知道从那些方面去鉴赏。所以,詹老师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归纳文章的观点,分析如何论述观点,我认为这抓住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第二方面是人文性。这次语文课改最大变化就是强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过去,人们对语文批评最多的就是把语文弄得支离破碎,成为一种纯技术性的训练或者操练。所以,搞课改以来,人们对“训练”一词提出了种种非议,过渡教学大纲中甚至根本没有提“训练”一词。过去教学中过分追求技巧性技能性训练,而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课文所包含的人文性。这方面,我认为詹老师的处理是非常到位的。比如让每个学生对这篇文章所饱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挖掘,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谈了个人的理解,有观点,有交锋,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样,使我们的语文课生动起来了,而且学生在互相碰撞的过程中,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陈葭:刚才顾教授从教材编者的角度,围绕新旧教材衔接问题来评价了詹老师的这节课。内容很具体,谢谢!下面请容理诚老师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容理诚:今天听了詹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很舒服。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课,我们最怕的是那种设计得非常周密、从头到尾没有一点余地的课。教学设计越周密,这节课就越专制,就越是以教师为中心,因为学生已经没有个性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了,整个课堂被教师控制住了。阅读课本来就是多元的,多解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一言堂。詹老师这节课,我听了觉得很舒服,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的阅读课。这也可以看出自从我们搞“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课题以来老师们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从新课程、新课标来讲,这节课上,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这两个主体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得很明显。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来看看它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特点的。首先,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如何阅读?一定要有个性的体现。要自己读,不能一开始就作结论,不能先入为主。让学生读书,课堂上必然有一段时间“不好看”“不好听”,没有什么表演,但这正式真正的阅读课上所必需的。平常的教学应该有做“家常菜”的心态,所有的研究课也都应如此。语文课应该是朴实自然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真正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积极学习参与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本节课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浏览课文,说出主要观点,这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讲述文章是如何论述观点的,这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三个环节——学生谈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对作者观点展开评价,这是学生阅读个性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快乐。所以我觉得这节课有很多好的地方。

 

陈葭:谢谢容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请实验中学徐老师发表您对这节课的评价。

 

徐先国: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一些困惑。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实施新课程如何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如果不能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新课程实验可能就会走过场。二是实施新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学、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重点研究教师教。我感觉詹老师的课比较好地帮我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前后听过詹老师两节课,这两节课有一些共同点:第一是摆正了教师的位置。在他的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第二是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上,老师将70%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第三是课堂有效的将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了。有些课的课件做得很周密,学生需要花很多时间看课件,教师需要花很多时间展示课件,课件成了课堂主体。这堂课教师的课件很简要,和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很实用,很有效。第四,从这堂课可以看出,教师已经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精神。第五,教师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陈葭:徐老师对这节课做了很全面的评价,重点评述了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的问题。下面请尚喜平老师发言。

 

尚喜平:我想用几个词概括对这节课的看法——真实、活跃、担心,即是两个优点一个缺点。上课无古今,平淡自然好。平淡自然即是真实,没有多少玄虚、花里胡哨的东西。这堂课自然的遵从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很自然。所谓活跃,一是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积极要求发言,以至教师不得不延长上课时间。二是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说明学生读进去了,说明学生在自主的读,读出了个性。一点不足就是教师的担心多了点,结束的时候担心学生对文章否定得太彻底,教材不是优秀作文选,教材中的文章也可能有毛病突出的。

 

陈葭:谢谢尚老师说出了自己独特观点。下面请吴志老师老师发言。

 

吴志:我谈两点:一点是关于老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的问题。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才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从学生的积极发言看,詹老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只有我们为学生营造的环境是足够安全的,学生才可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的个性。如果学生不能敞开心扉,就无法达到个性化阅读的境界。一点点不足是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第一个学生还不太敢说,希望我们的老师为学生营造真正安全的学习环境。第二点是学生资源的充分挖掘的问题。学生的发言是重要的资源,发言的同学的话应该成为大家共有的资源。老师如果能点拨学生注意这个方面的问题就更好了。

 

陈葭:吴老师从这节课谈到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问题,谢谢。下面请黄宝亮老师发言。

 

黄宝亮:我仅仅想谈一点这节课所设计的课件。前面已经有老师讲过,本课设计的课件很简洁、实用。由此我想到今年暑假我们听过的一节课。因硬件故障,上课教师无法正常展示他的课件,结果导致上课延误二十多分钟。假如今天也出现这种意外,我相信老师也能通过口述或粉笔板书;假如那位教师的课件能像今天这样简洁,也就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电脑课件始终是我们授课的辅助工具,我们千万不能依赖它。

 

陈葭:有一点我想替詹老师说明一下,因为临时调整上课时间,因此今天前来上课的学生不是一个班的而是临时召集的几个班的学生。说实话,这样增加了这节课教师的授课难度。最后,请邬局长讲几句。

 

邬向明:今天我没有能听到这节课,但是我想说说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我想说四句话,即四个“一切”。①一切教学工作要围绕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②一切教学方法都要以高效为标准,是否有效果、是否高效应是检验教学方法的最重要的指标。教学手段始终是起着辅助作用的,不应起到决定作用。③一切教学形式要为任务服务,不能为形式而形式。方法不能为任务服务,那就可能是蛇添足。④一切教学的组织要围绕学生参与,不能只是教师的教,教学重点应是全体学生的学,高水平老师要能注意到弱势学生。

 

陈葭:谢谢邬局长的高屋建瓴的发言,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詹小俊)

 

坦率的说,我觉得这是一篇语文味并不浓厚的文章。作为公开课,似乎尤为不适宜。但是这样的课总不能不教吧?既然要教,那么怎么教是好的?怎么教是不好的?这些问题还是有必要讨论一下的,所以我就选了这教这一课来“公开”,以期获得专家们的指点。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现行教材。现行教材不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编写的,但是勿庸置疑,现行的这套过渡性教材已经模糊的有了一点新课程的影子。而且,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讲,无论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对于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恐怕还是“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有所变动的,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思想。因此,对于旧的教材,我们还是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应该予以足够的尊重。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我有几个预设问题(其实就是课后的自读练习),以凸现这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我一直认为阅读本质上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什么阻止着阅读回归本质呢?想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得益于评课专家的提醒,那就是——能否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只要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足够安全,学生就愿意去阅读、思考、表达;那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能够实现,并且在教师的正确评价作用下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我早先热衷的构建诗意的课堂,原来还未脱离旧思想的桎梏:因为追求诗意往往就是追求和谐,而为求和谐,往往就忽视了个性的张扬了。看来我确实有必要改改了。

 

编者的话:

 

新的课程需要新的课程标准,也需要新的教材体系,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有了新的教材却未必上出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课,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又是普遍的事实。所以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处还是转变观念。所谓“个性化的阅读”,是指在安全自由平等的环境和心态下,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的独立自主的、直面文本的、探究发现的、各自感悟的、各取所需的、各抒己见的多向对话的阅读。我们营造了这样的环境吗?我们鼓励并有效的指导了学生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美腿与丑腿,富兰克林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研究”之《美腿丑腿》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