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劝学 >> 正文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问题探究           1、《劝学》一文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围绕这个中心,文章用三个段落,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第1段说明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第2段说明学习的作用,并指出学习要“善假于物”;第3段说明学习应采取点滴积累、锲而不舍、用心专一的态度。本文的论述采用了逐层深入的结构,环环紧扣。

  2、《劝学》一文的魅力在何处?

    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而不衰。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手法时又极其自然灵活,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文章中的比喻或先声夺人,或水到渠成,均通俗明了,直观浅近。不仅如此,比喻还多样灵活富于变化。有的地方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地方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通过正反对比的手法,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加具体、明白;有的地方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多个不同的比喻,共同说明学习的重要作用。本文使用的喻体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贴切,具体形象;表意显豁而深刻,使人读来津津有味,从中受到启发。

  3、学习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荀子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指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取得的。君子所以能超过常人,并非先天素质差异所致,而是后天善于学习使然,这同孔子“上智下愚”的思想截然不同,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文中又指出学习要靠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这些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本文也有不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是缺乏科学知识的说法;另外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的论述,只强调了积累、锲而不舍、专一,而没有强调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4、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学不可以已”,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荀子把“学而时习之”改为“学不可以已”,且通过“君子”之口说出来,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抓住关键,解决了根本问题。就强调的程度来看,孔子虽然也“劝学”,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认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就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呢?

    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苟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劝学,荀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劝学》问题探究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原文】劝学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第一课时)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劝学教学
    <劝学>课堂设计及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1)
    《劝学》课堂实录
    《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片断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
    《劝学》课文分析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
    劝学诗话
    《荀子》概论
    关于荀子
    《劝学》教学建议
    《劝学》电子教材
    荀子《劝学》知识点
    《劝学》的知识点整理
    《劝学》赏析
    再读荀子的《劝学》
    《劝学》解说
    读《劝学》篇有感
    《劝学》中的一处“互文”
    环环紧扣,曲径通幽──浅谈《劝学》…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寓议于喻的典型──浅析《劝学》中的…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
    《劝学》新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思迸出智慧花──…
    中国古代的“劝学诗”
    《劝学》的不足之处
    如何运用“台阶情景式”教学法讲授《…
    《劝学》全文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
    《劝学》“劝”的是什么?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重温《劝学》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时代背景
    《劝学》课文解题
    《劝学》内容提要
    《劝学》主题思想
    《劝学》生字注音
    《劝学》多音字辨析
    《劝学》形似字辨析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劝学》通假字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词类活用
    《劝学》词语古今异义
    《劝学》疑难词语解析
    《劝学》固定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
    《劝学》难句解析
    《劝学》结构分析
    《劝学》课内知识点归纳及同步练习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词语解释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译文
    《劝学》高考要求及理解记忆方法
    《劝学》教学设计
    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性恶学说
    《劝学》写作特点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杂谈
    《劝学》课文导入
    《劝学》课堂实录
    不妨“暗渡陈仓”──《劝学》教学一…
    《劝学》知识点
    《劝学》知识点指要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