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黄 山 记   |   
          | 查询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   
          |   
             七  黄 山 记
 徐  迟
 憗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崐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 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憙拑
 第一课时
 憗拕
 
 思考题:
 1.课文所记内容有几个时间顺序?
 2.课文四个部分内容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记叙顺序?
 4.比较《黄山记》和《黄山三天》的异同。
 5.比较《黄山记》和《雨中登泰山》的异同。
 
 字词正音:
 皖wǎn(安徽的别称)  悭吝qiān lìn(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崐西)  糗qiǔ(干粮)  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气很盛)  甫fǔ刚刚
 
 词语补释:
 *煞费心机:形容费尽了心思。煞shà很、极。
 *扑朔迷离: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崐              不易看清底细。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
 *绮丽多采:灿烂美丽。
 *万仞之巅:形容很高的山峰。仞: 古代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一碧万里:这里形容整个天空是碧蓝色的。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快而多。瞬:眨眼,息:呼吸;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之崐              间,比喻时间短促。
 悭吝qiān lìn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氤氲yīn yūn 形容烟或气很盛。P89注①
 大手笔: 指有名的文章家或其作品。P84注①
 虚无缥缈: 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鸿蒙: 旧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P85注②
 黄帝: 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P85注③
 逸兴: 超逸豪放的意兴。P85注④
 鸟道: 形容险峻狭窄的山路,意思是只有飞鸟可度。P88注①
 载沉载浮: 又沉又浮。载: 又。
 拾级而登: 逐步登阶。拾shè轻步而上。
 临虹款步: 到彩虹上面慢慢走动。P91注①
 
 作者简介:
 徐迟,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914年10月15日生。浙江省吴兴县崐南浔人。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担任《诗刊》崐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崐代表作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憎爱分明,说理透崐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炼。
 
 简析课文:
 文章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 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了黄山胜境。──文意总起
 第一段: 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着重介绍黄山七十二峰的高崐风峻骨,以示其“险”。
 第二段: 介绍黄山的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几种景物,以见其崐“奇”。
 第三段: 写黄山处处悬崖绝壁,再次强调黄山胜境的突出特点──“险”。崐    阅读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崐黄山的呢?
 提示: 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
 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崐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崐    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崐都写到了。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 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崐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3.找出这一部分写山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山的特点。
 提示: “敁高敋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敁天柱敋”,“敁高敋风敁峻敋骨”,“处处悬崖绝崐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崐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的“敁奇敋”。
 提示: 填“奇”,从“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崐树种”,“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最高的效崐果”,“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见。
 文章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作小结,更增崐添了黄山的神奇色彩,并为下文回溯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描绘黄山的奇观作崐了铺垫。起笔雄奇峭拔,一如黄山奇峰。
 第二部分: 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一层(1自然段)写史前期,除了金丝猴之外,只有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崐浮丘公、容成子等仙人攀上过黄山的光明顶。
 第二层(2─3自然段)写唐宋时期,只有李白及吴龙翰两人登上过莲花峰。崐    第三层(4─5自然段)写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登上莲花崐顶,而登天都,是在汪灌以后,有记载的只有普门法师等五人。
 阅读思考: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崐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提示: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 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
 [1] [2] 下一页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黄 山 记 文章 |   
          | 上一篇文章: 汨  罗  行 |   
          | 下一篇文章: 包 身 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