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一、教材简说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 
      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如,央(中央电视台)、瓦(瓦房)、庄(张庄、王庄)、碑(烈士纪念碑)、周(姓周)、拼(拼图、拼音)、案(图案、案件)、坛(花坛)、厦(大厦)。 
      2.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可出示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结合图片朗读句子,在读词读句的过程中认识生字。 
      (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出示图片或课件,在理解中央、庄严、宽阔、纪念碑的同时认识生字。)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出示课文中的立交桥插图,在理解四周、似的、拼成、图案、花坛等词语的过程中认识生字。) 
      3.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庄、周、厦”是翘舌音;“似”字是个多音字,一般读sì,在“似的”一词中读shì。 
      4.阅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如: 
      北京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举世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城的中央,毛泽东主席题词、周恩来总理书写碑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长城、十三陵、颐和园、故宫、北海公园等都是北京有名的风景名胜。北京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新建的中华世纪坛。近年来,北京新修了许多条宽阔的快速干道,一座座高大的立交桥,成了北京又一道风景线。道路两旁,一座座崭新的高楼大厦像树林一样排列着。几年不到北京,再去北京看看,就会发现,北京的变化真大呀! 
      5.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指导写字要注意巩固字形,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市(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钩)。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城”字的斜钩要有点弯度,就像一把弓。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文,要带着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出北京的美丽、可爱。要注意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比如,课文开头说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中间介绍了北京的古迹、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结尾自然地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所以,朗读和感悟本文的关键,是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真切的感受,从而对北京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加强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北京的美;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学生也可搜集一些介绍北京风景名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资料,自主地了解北京。 
      朗读感悟第四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试着补充说几句话,使这一段更具体。(可以参考“识字写字”部分的补充短文。) 
      课文中有不少使用率高的四字词语,可结合课后“读读记记”的练习,让学生积累、运用。 
      (三)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识字学词、朗读指导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五、资料袋 
      天安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称为“承天门”。它是整个紫禁城的大门。明朝灭亡后,清朝把承天门改称为天安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天安门失去了往昔的威严,东西长安街被打通,这片皇家禁地,从此成为人民群众举行集会和游行的场所。 
      1949年北平解放后,天安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