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Z >> 致橡树 >> 正文

 

《致橡树》说课稿

一、《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是诗歌单元,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以及良好的读诗习惯。《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代表作,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隽永。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在交流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人所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难点是如何运用意象分析。

二、《致橡树》是自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起启发,引导作用。新课标提倡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高一的学生对形象的、感性的东西更感兴趣,并且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讨论问题比较积极,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对于诗歌的了解还是比较浅显的。针对以上情况,我会采用朗诵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人的情感,使学生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想象联想,以求把握诗中的意象。用讨论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读诗的兴趣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同时在引导中教给他们分析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另外课时上我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好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然而,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爱情,对于许多中学教师来说可能是惟恐避之不及的,对中学生来说也是极为敏感的。但是,这个敏感的话题却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大胆地把导语设计成为:我们一起来谈爱情,从一些有关爱情的古诗词切入,从而过渡到舒婷的《致橡树》。这一导语设计,目的是在于唤起学生对美好爱情的想象。

2、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助于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同时介绍一些关于朦胧诗的知识。

3、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和学生自己品读对诗歌整体感知

4、将诗歌分为两层,由教师引导对第一层进行意象分析,因为高一的学生还不太会分析意象,所以我会先让他们找出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结合诗中的修饰它们的定语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再引导出它们与爱情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从而了解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并板书。

5、第二层分析前,我会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一遍,朗读前提出问题,在这一层里面诗人所谓的伟大的爱情是什么,应具备什么条件。朗读完,由学生结合前面的意象分析方法,自己讨论分析在第二层里诗人肯定了什么样的爱情。先由个别同学回答,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再作补充。其实这是一首朦胧诗,本来就没什么确定性,允许多元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把握整首诗的意境。接着我会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意象或难理解的句子进行细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比如诗中有一句“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鉴于整首诗是比较优美,积极明朗的,这里却出现沉重的叹息,是否破坏了整首诗的意境呢?我会先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再联系实际,女性争取独立平等并不容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里面有不被理解的感伤成分在,也有追求的艰难性。其实在这首诗发表不久就有许多女性读者找到舒婷,哭着向她索要心中的橡树。也曾有读者问诗人舒婷:“你自己的爱情怎么样?”舒婷幽默地回道:“我有浪漫的爱情,我干嘛还坐着写爱情诗呢?”可见,寻找“橡树”之艰难。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6、结合时代背景讨论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的意义,明确即使在现在这种爱情观对于女性自尊自爱还是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男同胞们也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最后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学生既认识到爱人与被爱都是美好的,但是应该理智地去对待爱情,明确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即使恋爱了那也不能沉溺于风花雪月中,彼此应该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关系,学有所成,否则会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最后可能也会被爱情所抛弃。而且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的视野应该放开阔些,不要被爱情所困扰。

7、作业: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致橡树,舒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致橡树》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