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小学 熊 倩                                                                                                                                                                                                                                                                                                           【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 人教课标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⑴ 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⑵ 交流、生发: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                           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⑶ 小结:                                                 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⑴ 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⑵ 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⑶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⑷ 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                                                 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 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⑴ 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⑵ 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⑶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⑷ 小结: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                                                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4、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5、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 上一篇文章: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   
          | 下一篇文章: 《丝绸之路》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