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达纲练习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顷刻( ) 面颊( ) 聆听( ) 嘈杂( )
 
 ⑵ 喷 tì( ) 无                   liáo( ) ( )zhuó 米 过                   lǜ( )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B、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
 
 C、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由于清闲而烦闷)
 
 D、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这里指完完全全的意思)
 
 3、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出来:
 
 ⑴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 ( )
 
 ⑵ 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 ( )
 
 ⑶ 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 )
 
 ⑷ 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 )
 
 4、下面句子的标点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逃散了!
 
 B、如果你问,这都是想象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
 
 C、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D、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5、根据要求改句式:
 
 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⑴ 变为陈述句:
 
 。
 
 ⑵ 变为否定句:
 
 。
 
 ⑶ 变为感叹句:
 
 。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 下面句子的标点使用有误吗?请说明理由。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
 
 ⑵ 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代词指代什么?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
 
 
 【参考答案】
 
 1、                                        ⑴ qǐng jiá líng cáo                                                          ⑵ 嚏 聊 啄 滤
 
 2、C
 
 3、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出来:                                        ⑴ 比喻                                         ⑵ 拟人                                         ⑶ 排比                                         ⑷ 反问
 
 4、A
 
 5、根据要求改句式:                                        ⑴ 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应该会听见
 
 ⑵ 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不会没有听见。
 
 ⑶ 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一定会听见的呀!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 有误。这是一个陈述句,这一点从上一句的设问就可以看出: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另外,从下文的并列陈述也可以得到证明。
 
 ⑵ 指“一个人长期习惯”的声音和“潜意识里抗拒的某种声音”。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达纲练习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