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案例反思:

1、水到渠成,指导读文。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动作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学生自然把“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这句话中的“背、拉、满头大汗”读得生动形象了。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又通过蚂蚁和蝈蝈过冬的对比,引导学生想象它们不同的心情,自然把这一段读得有感情了。

由此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不难,无非是用自己的语调再现课文的情境。当朗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时,只要引导学生步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通过想象,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并以自己的语调去描绘它,表现它,那么学生就一定能绘声绘色、感情充沛地读好课文。这样做,比告诉学生“这个字读得重些,那个地方要停顿一下,这句话要读的欢快些……”要有效多了。

2、抓住空白,引发想象。

面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只有贴近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参与,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融汇起来,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文中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作具体描述。教学时,我抓住文中艺术的“空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的说话训练,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语言表达的机会,也大大丰富了课文内容,优化了学习资源。通过说话练习,搭起了学生和文中人物及作者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梁,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文章的意境,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和创造,从而深化了理解,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3、读有思考,读有感悟。

顺其而教,教而生情,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的生命就这样在流淌着。我注意把读、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激情导读上把学生引向深入,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想象”,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特别是对文章德育渗透点的切入,我利用插图,让学生想象:蚂蚁和蝈蝈过冬的场面,并想象蝈蝈这时可能对蚂蚁说些什么?这样,使文本的教育意义自然而然地得以突出、显现。这样既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

4、注重层次,培养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加以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上一页  [1] [2] [3] [4] [5]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蚂蚁和蝈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