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成长的烦恼 >> 正文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

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艮山中学 徐巧玲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导语的设计】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阶段,那便是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是一个人日趋完善的过程。我们中学生正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却,大人们所谓的成熟离我们还太远,于是,花季走来,雨季走来,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说明: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激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是情感的酝酿过程。   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接着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烦恼,我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1、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哪些烦恼?   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这样设计,目的是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生自主的学习,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体现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是对学生口语的初步训练,做到准确的表达。

  由于应试教育强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中学生人格内涵各种因素的培养,课业负担太重,造成中学生“没有知心朋友”、“没有娱乐时间”、“没有功夫看课外书”、“没有家庭温暖”等几多烦恼。

  学生发言:   1、压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内心:

    面临最大的烦恼便是升学压力。我平时成绩不错,所以心里很担心,怕自己做不到最好,怕辜负父母、和所有关心我的人的希望。

  2、欢乐肯定有,但烦恼更多:

    压力来自于父母。他们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花很多钱和精力,让我多方面发展,什么书法、艺术等等,占据了我很大的空间。我的大脑一直绷得很紧,没有业余时间,很烦、很累。

  3、老师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同学:

    老师不平等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这是我的烦恼。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好,但在其它方面还是有很多优点和特长的,老师应该去发现它,鼓励多于批评,给我们很大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提出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就是要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在比如:我的烦恼就象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等等。

  这样的设计,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写”的能力的训练。虽然我强调用一定的形式,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所表述的方式也应该是色彩纷呈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无形中会增添语言的美感。

  当学生把烦恼用这种方式写出来之后,我在赞赏、表扬的同时,会接着提出新的问提:“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们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这时,我会给他们讲爱迪生成长的故事、一代伟人毛泽东成长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让学生懂得,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来,它不可回避,也挥之不得,正是因为有了烦恼,才有了我们长大的可能。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我首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再让每个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以及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由最初的为烦恼而烦恼,到最后的把烦恼变成前进中的动力,由最初问题的提出,到最后问题的完美解决,能不说是本节课的最大收获吗?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优秀的名言、名句。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体会到交流的快乐,更主要的是受《疯狂英语》创始者李阳先生的启发,那就是让学生在自我的高声朗读中寻找自我,寻找自信,让烦恼真正成为我们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这节课的设计,我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把“说”和“写”作为教学的支点,对学生进行梯级的语言和写作的训练,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成长的烦恼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