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问,理解不懂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老师发现今天咱们四(5)班的小朋友今天特别精神,坐得非常端正。前两天下雨天气转凉了,一走进校园,我就发现小朋友们都换上了秋装;我还发现下过雨后花儿开得更加鲜艳,树叶看起来也绿得更新鲜了。细心的小朋友听出出我刚才说了几个“发现”? 看来你们都很细心,那你能来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吗?(引发谈话) 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观察与发现的课文。(揭题) (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介绍魏格纳(生说,师补充) 魏格纳,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2、  出示重点段落,自由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及时纠错 3、检查生字 齐读生字,请学生当当小老师领读 三、探究课文,解决疑难 1、  默读2-5自然段,思考: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发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师巡视,读书方法指导) 生汇报: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         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         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 如果是你有了这样的发现,心情会怎么样?       (激动,自豪,兴奋等) 我们应该怎么朗读呢?自己试试看 (齐读,读出魏格纳当时的兴奋心情) 2、  学习第5自然段 魏格纳兴奋极了不光因为有了发现,还因为他有了一个崭新的奇想。 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好句子(女生读) 3、  出示地图,直观感受 一张小小的世界地图引出了这么多,那么咱们也来看一看地图,是不是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指一指几内亚湾,巴西的大概位置;所有大陆块连在一起的情形) (过渡)多么伟大的发现啊!就是这个发现,后来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为什么一个不经意的发现能引起地质界的震动呢? 4、自由读6-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一个不经意的发现能引起地质界的震动呢?  学生汇报,  理解“浩如烟海”, 谈体会  最终找到什么有力证据?(出示地图,结合书本描述推理,说给同桌听听) 你觉得魏格纳是个怎么样的人?(坚持不懈) 四、总结课堂,交流体会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重大发现       魏        善于发现             艰难考证       格        坚持不懈             提出假说       纳        细心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