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捕捉信息.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大发现产生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善于观察和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ppt出示世界地图.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 2.面对这张世界地图,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魏格纳会有什么发现呢?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再响亮地读一遍课题. 二.通读课文,掌握概意. 1.老师给同学们4分钟时间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开始吧.(学生读) (4分钟后)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读第二段有困难,这段确实很难,可以多读一遍,读顺畅哦. 2.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老师相信我们一定能读好,请7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做小老师,听听他们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了没有. (生读,正音,强调静谧舒适,精神大振等词) 3.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了吗?谁能把这段话填完整?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PPT出示:1910年的一天,在病房里,魏格纳通过观世界地图,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找到了,在第几段啊?谁还能再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4.太古时代:太古时代是什么时候啊?老师告诉大家,大约在2亿年前. 漂移:为什么不用飘移.因为是在海洋上漂动. 吻合:老师把这张纸撕成两片,再拼起来,是不是完全拼合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过程. 1.魏格纳的这个奇思妙想是凭空出现的吗?是胡思乱想吗?那是怎么产生的吗?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到魏格纳是如何一步步发现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若发现学生不容易找到,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ppt出示:第一次发现:___________;第二次发现:___________;第三次发现:_____________.) 2.找到的同学请先说. ppt出示三次发现内容. (1)第一次发现.齐读.ppt:南美洲和非洲的图. 吻合吗?用课文中的话来说: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第二次发现.齐读. ppt:两条海岸线的轮廓.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3)第三次发现. 两条海岸线的轮廓完全吻合,这时,魏格纳的心情怎样?那用兴奋的语气来读第三次发现.齐读. 地球上所有大陆块都能较好地在一起吗?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到老师这来看一看,也可以自己回家去观察世界地图. 3.小结:魏格纳就是这样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思考,所以他的发现越来越深入,正是有了这一连串的发现,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奇思妙想_____________.(引读) 四.考察证据,论证假象. 1.有了这个想法以后,魏格纳又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请你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话,看看那些词句使你感受最深,用直线划出来,待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2.交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魏格纳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枉费心机:白费心思. 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3.我们从地图的海岸线来看,认为魏格纳的奇思妙想很有道理了,但凡事都要有证据,何况是这么严谨的科学问题.那么魏格纳找到证据了吗? (生回答: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远渡重洋) 4.这是一个重要的证据,假设我们都是科学家,我们来检查检查魏格纳的这个证据是否足以说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Ppt: 因为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现在你就是科学家,你认为魏格纳的假想正确吗?为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5.魏格纳的假想是正确的,所以在1912年____________________.(引读最后一段) 五. 升华总结. 1.我们现在就来看大陆漂移学说到底是什么?谁能当当小科学家,看着图帮我们讲解一下呢? ppt出示图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Ppt: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课后请同学们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它资料.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多,有待我们探索,发现,只要我们学习魏格纳,勤于观察,勇敢探索. 4.这篇课文有许多四字词语,我们把它们划下来,抄两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