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登泰山记 >> 正文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4

奇特的游历,内敛的笔触——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说四十二岁的姚鼐是泰山顶上出现的一位最奇特的登山者,原因是他选择了除夕登山。1774年,姚鼐参加纂修《四库全书》告成后,以养亲为名告归故乡,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同上泰山。姚鼐落笔为文之前,就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题材:冬日游历泰山;何况,他避开了历代文人多登山的春秋佳日,而在几乎没有人登山的除夕。景因人异,这样,他文章中的景和物就迥异常规。
   文章以“登”字为叙述线索,写了登山、观日、摹刻、赏石,无不氤氲冬日风雪气候。他写雪中登山之难:“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写雪中所见之趣:“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雪中观日之雄:“大风扬积雪击面。”写雪中景物之萧索:“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都寥寥数字,仅扣住雪中景物特征以白描状写,不作铺陈,但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真实印象,可谓内敛。但其中作者雪中登山的豪情雅兴宛然可见。
   和其他游记一样,姚鼐把重点放在登山路径和山顶景物上。他“乘风雪”起程出发,气候恶劣,埋下一条伏线,以便为描写登山的艰难、游览的豪兴而创造出有利条件;他经过“四十五里”,爬上“七千有余”石级,一般游记都不这样用数字来显示峰峦险峻,路遥道陡。至山顶写日出,他不惜浓笔泼墨,分四个步骤:一曰日将出,“云一线异色”;二曰日正出,“须臾成五彩”;三曰日已出,“日上,正赤如丹”;四曰日出后,山峰“绛皜驳色”,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的壮观场面的描绘出来。这不经艰险不能拥有的壮美风光,是雪中登山的最佳报酬,或许这就是姚鼐除夕登山的唯一理由?
   从来做大学问、成就大事业者,一定有大境界。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有室名惜抱轩,因此也称他为惜抱先生。他早年通晓经学,又跟同乡刘大魁学习古文。三十二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曾担任过四库全书馆的纂修官。后来辞去官职,主持江宁(今江苏南京)、扬州等地书院四十余年。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他所编选的《古文辞类纂》是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部古文选本。他发展了桐城派方苞、刘大魁的“义法”说,使得他们的文论才成为体系。
   在《登泰山记》中,姚鼐几乎没有多少笔墨涉及自己的内心,但我们可以从他一路的行进中,从他选择的描写对象中,隐约看到他的不俗的心境。到底是泰山成就了这篇美文,还是这篇只有538字的美文丰富了泰山?我想同学们都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登泰山记,姚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姚鼐《登泰山记》赏析4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