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师表》教学案复习目标:1、记住重要的文言字词
 2、能理解文章内容并正确默写
 复习课时:二课时
 复习方法:归纳并练习
 复习过程:1、学生背诵全文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3、学生强记重要知识点
 4、练习
 一、(13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8.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恐托付不效           (3)以伤先帝之明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二、北京市东城区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语句。(3分)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后值倾覆:
 3.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4.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2分)
 三、北京市丰台区
 阅读文言文,完成1至3题(8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        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
 深入不毛:_________________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山西省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1分)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分)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出师表》
 一、18.“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19.(1)地位低温,学识浅陋(2)奏效,实现(3)明见,英明
 20.B
 21.(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2.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二:1.(3分)秋:时候  光:发扬光大  义:适宜、恰当
 2.(3分)
 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
 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后来正遇危亡关头。
 3.(2分)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
 4.(2分)三顾草庐  临危受命
 三:1.低微而鄙陋 ;奔走效劳 ;苗 ;把。 (4分,各1分)
 2.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2分,“于”译错扣1分)
 3.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分,多答扣1分)
 四:1. 先帝。2.Zhòu; 亲自。 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801/20083735601.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