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  |   
          |    
             (一)激发兴趣,拓展文化视野
 问题一:杨贵妃有多美?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文中描写杨贵妃的美的句子有哪些?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温泉水滑洗凝脂
 3、芙蓉如面柳如眉
 4、云鬓花颜金步摇
 5、雪肤花貌参差是
 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对比刘兰芝的美的描写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可见,杨贵妃的美是写出神韵,风采;刘兰芝的美是写出精致、形象;杨贵妃的写法是对比和比喻,刘兰芝的写法是比喻;杨贵妃写出天生丽质、雍容华贵、楚楚动人,刘兰芝写出坚强倔强、小家碧玉。白居易写人的笔法可见高超,自古“由来意态画不成” 。白居易“画”杨妃是大美无形的。
 结论:汉皇重色思倾国
 汉皇重贤思治国
 问题二:作者用怎样的笔墨处理“安史之乱”这一史实的,为什么?
 作者没有浓墨重彩、挥墨如泼的叙述、描写和抒情,而是惜墨如金,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五十六个字交代。这样详略处理是源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是抨击君王好色倾国,而且是回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条线索和中心上来。
 
 (二)含英咀华 品味艺术和情感的魅力
 问题三  作者为了渲染唐玄宗、杨妃的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之情,怎样用“有尽之语”抒发“无穷之意”的?
 方法:从诗句内容和运用手法入手。分七个层次层层渲染。
 一:奔蜀途中:意象见落寞、黯淡、失魂落魄的心情;
 二、行宫感怀:见月伤心,遇雨作《雨霖铃》曲寄托离愁别恨。
 三、还都踟蹰:“空”字见出生死离别无绝期。
 四、宫中思念:咬文嚼字,咀嚼情感。抓住语言的暗示性,分析以乐景衬托的哀情、物是人非的痛苦,分析因思念而生的寂寞,分析因思念而希望入梦的绝望。
 五、仙境传说:杨妃对玄宗的思念。分析“梦魂惊”“衣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支春带雨”和送“钿”“合”的寓意。
 六、长生密誓:比翼鸟、连理枝的意象分析。
 七、主旨升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①举例:
 咬文嚼字,品味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缠绵哀婉的诗意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②唐代古诗和现代歌词的相和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自古文人心意相通。注重诗人对诗歌意象的偏爱和语言的暗示性的解读。
 
 荷塘月色
 词作者:张超   凤凰传奇演唱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四)问题四:白居易将《长恨歌》归入感伤诗,课文编者将之归为讽喻诗,你认为是政治悲剧,还是爱情悲剧?
 既是政治悲剧又是爱情悲剧。既是讽喻诗,又是感伤诗。爱情是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永恒歌咏的主题,李杨的爱情更是古典诗歌和爱情故事中的经典传奇。它奇在两个人的特殊身份,一个是开创开元盛世的做了五十年太平天子的唐玄宗,一个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国色天香的杨贵妃;它还奇在悲剧主人公,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它更奇在既是一个红尘故事,也是一个仙境传说。白居易将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水乳交融在一起,爱情悲剧缠绵悱恻、动人心肠;政治悲剧寥寥数语却讽喻深广。白居易既讽喻了唐玄宗的重色倾国不思重贤思治国,也赞扬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对爱情的坚贞。这种对政治的讽喻和对爱情的歌咏将绵绵无绝期。
 上一页  [1] [2] [3]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恨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 上一篇文章: 《长恨歌》教学实录 |   
          | 下一篇文章: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反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