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3、通过问答、补充、评议等双向互动的语言活动,培养学生大方的说话态 
度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交流自己做过的游戏,说说是怎样做的。 
三、教学难点:能说出游戏是怎么有趣的。 
四、教具:音乐、小丑的头饰、拼音卡片、数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播放《找朋友》的音乐。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请两位让同学为大家表演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欢迎吗? 
学生:…… 
2、师:请大家观赏。(戴头饰的两个同学举起数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音乐伴演。找不准的同学要念一首唐诗。) 
3、师:这个游戏有趣吗? 
学生:…… 
4、师:有趣的游戏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有趣的游戏吧! 
(二)   看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导学生看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个游戏应该怎样做?并让从图中的情景,初步体会到做游戏的有趣。 
1、师:同学们请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说出这些游戏的名字来吗? 
生: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绢(板书) 
2、师:你做过这些游戏吗? 
生:…… 
3、师:这些游戏有趣吗?请你来说说,哪个游戏有趣?怎样有趣呢? 
生:…… 
4、师小结:有做过游戏的同学都说做游戏有趣,那么,你们能不能给没做过游戏的同学介绍介绍,让他们也觉得你做的这种游戏有趣呢?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做过的游戏吧。 
(三)   说游戏 
[设计意图] 让学生想一想或演一演、说一说、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等,以“趣”激“动”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例如游戏:贴鼻子。1、可以指导学生分步观察:(1)贴鼻子前的准备工作(如蒙上眼睛,转三圈);(2)贴鼻子的过程(如怎么走,怎么贴);(3)贴鼻子的结果(贴得正不正)。2、可以重点讨论一位同学贴鼻子的经过,也可以讨论几位同学贴鼻子的经过,还可以让小组里的每个人分别说一位同学贴鼻子的经过,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也可就这位同学的口述进行评议、补充。3、教师可以根据讨论情况板书一些重点词语,如“蒙、转、走、贴”等,可以是纯拼音的或注音的,借以帮助学生把游戏的经过说清楚。 
1、播放游戏录像,说出刚才播放的游戏名字。 
2、生:…… 
3、选择一项游戏,共同“说一说,议一议”它怎么样有趣? 
4、大家都说游戏有趣,但这个游戏是怎样做的?谁来说说? 
5、师生对话,作口语交际(示范) 
师:你能告诉老师怎么样做这个游戏吗?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 
师: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 
师:还有谁想说说?你是怎么样做这个游戏的? 
生:…… 
师:在玩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最令你高兴? 
生:…… 
师:其他的同学表现怎么样? 
生:…… 
师:哦,同学们说说,这个游戏有趣吗?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6、小结:要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样有趣,可讲怎么样做,也可讲感受,可讲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板书:说做法,说感受,说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7、师:除了这个游戏,你们还做过什么游戏? 
生:击鼓传花,过前门…… 
8、师:现在,每人说一种游戏,把游戏的有趣地方告诉同学。 
(四)   全体参与,谈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问答、补充、评议等双向互动的语言活动,培养学生大方的说话态度和交际能力。 
1、小组交流,每人说一种游戏。 
2、推选几组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集体评价。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