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正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陈彩媚  2008.2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按专题分组编写。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巧对》,“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三、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选读课文中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中要加强检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

(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供学生自学完成。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8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段练习。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

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1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2

2

2

2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1

4

3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2

1

2

4

二月初一

5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1

4

6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2

1

2

7

12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1

4

8

13夜莺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

1

2

9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1

4

10

期中复习检测

11

17触摸的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 生命

2

1

2

12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1

4

13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

1

2

14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1

4

15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

1

2

16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1

4

17

29寓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2

1

2

18

32渔夫的故事

语文园地八

1

4

19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四年下册计划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读书名言集锦
    第四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学计划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科学四下教学计划和进度
    牛津小学英语6B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古诗朗诵比赛”方案
    五年级综合课程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快乐阅读”读书计划
    一年级读书活动计划
    一年级段读书活动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齐心合力抓教学   一心一意上质量
    六年级下期语文教学计划
    上半年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二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60个经典的电脑使用技巧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第九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第十册音乐教学总结
    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第二学期城西小学分部工作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英语教学总结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一年级(3)班读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英语学科工作计划
    第九册数学复习计划
    “冬季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三十小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3)、五(6)班 数学科总结
    下学期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
    利用移动图书馆开展班级共读的总结
    信息技术老师的学期总结
    开展游泳课程小结
    课题工作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和…
    第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六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小学 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
    美国保险法上“合理期待原则”评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六(4)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英语教研组总结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工作总结
    牛津小学英语6B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复习计划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结
    学生诵读古诗文竞赛活动小结
    倾听习惯培养计划
    校本教研总结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巷头小学语文教研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计划
    综合科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数学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下半年虎跃小学课外阅读工作计划
    语文组工作计划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苏教版 第六册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第4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第3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第2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第1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读 书 改 变 着 我 们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