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八年级第一学期 >> 教学设计语文 >> 正文

 

诗歌鉴赏秘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  
  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  
  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  
  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语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诗歌鉴赏秘籍,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项脊轩志》
    《陈情表》
    《长亭送别》
    《景泰蓝的制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说明文写作指导——观察仔细、说明准…
    《物种起源》绪论
    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边城》教案3
    我心归去
    《亡人逸事》教案5
    六国论
    《行路难(其一)》魔鬼教案
    叫三声夸克
    寻找时传祥
    第一单元写一篇游记
    16、南京大屠杀
    第二单元写一个人
    秋水
    第五单元说明事理
    第三单元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鸟啼》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六国论》教案5
    《落日》教案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
    《图片两组》教案5
    斑纹
    《我与地坛》教案5
    谈中国诗
    《祝福》教案5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5
    《氓》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
    短文两篇<<日
    芦花荡
    南朝诗两首
    社戏
    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案例
    剃光头发微
    胡同文化
    荷塘月色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绿
    敬业与乐业
    旅游资源调查
    《我的母亲》讲学稿,绝对实用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案
    学问和智慧
    勇气
    “走”与“停”写作指导及实例

    我与地坛
    古代诗歌鉴赏
    《孔雀东南飞》的个性化解读
    《报任安书》教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吴汉何尝杀妻
    学问和智慧
    “长句变短句”教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
    伟人细胞
    讲评试题课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鄂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冰心诗四首》
    武陵春
    开场白
    开场白
    第六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饮酒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鸟啼教案
    论美(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专题“叶”
    甜甜的泥土
    范进中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亡人逸事》教案6
    想北平
    《荷塘月色》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6
    《短歌行》教案
    《边城》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6
    《金岳霖先生》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六国论》教案6
    说不尽的桥
    第一千个球
    《边城》教案5
    《我与地坛》教案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6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6
    《祝福》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7
    《阿房宫赋》教案7
    短歌行
    快乐
    《听听那冷雨》教案6
    灯下漫笔(节选)
    《图片两组》教案6
    《图片两组》教案4
    《听听那冷雨》教案4
    《亡人逸事》教案4
    《我与地坛》教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祝福》教案4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4
    沁园春长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金岳霖先生》教案5
    阿炳在1950
    曹刿论战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秋天

    一双手
    广告多棱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
    《荷花淀》教案
    图片两组教案3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罗曼•罗兰
    大小猫洞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高三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岳阳楼记
    梦天堂
    >三首

    离骚
    《金岳霖先生》教案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阿房宫赋》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3
    吴汉何尝杀妻
    江南的冬景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落日》教案3
    《六国论》教案3
    《赤壁怀古》教案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
    《鸟啼》教案3
    小石潭记
    《荷塘月色》教案3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