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群臣莫对:______________      (2)虎求百兽:_________    _____ (3)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____(4)子以我为不信: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虎求百兽而食之  (2)天帝使我长百兽 (3)子无敢食我也    (4)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5、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                                                                                1.(1)没有人(2)寻找(3)作主管者(4)言语真实2.B 3.B 4.B5、都善于运用故事比喻说理,故事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说理委婉,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