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u >> 吴光浩 >> 正文

 

吴光浩开辟木兰山

 徐向前临终前的遗言是将他的忠骨部分撒在大别山。魂牵梦绕的大别山啊!不仅是他走向人生旅途展示军事天才的出征地,还留下了他年轻美丽的妻子程训宣。
    让历史告诉1929年的春天,大别山风起云涌,群峰耸立,林木葱葱。
    一条隐没于林间的小道,行进着一支蹊跷的队伍。与其说这是一队军人,不如说是一队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穿着农家的破烂衣裤和鞋,有的还打着赤脚只有少数人穿着白军的土黄布军装,帽子上缀一颗五星形的红布片。
    队伍共有三百多人,一百多条枪,没有枪的战士背着大刀,小一点的拿着一支支缀着红缨的梭标。
    他们的脸色是青白的,他们的神情和目光,却是无畏的。队伍很快就消失在浩瀚的林海里了。大别山暂时隐蔽了自己的秘密。但是从山下石头垒就的堡寨的枪里警觉地望着他们的豪绅武装红枪会、黄枪会知道他们是谁,驻守在豫南、鄂北、皖西的国民党军队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就是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后,七十二条好汉走上木兰山,和井冈山名字一样响亮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
    木兰山。大别山南麓高峰之一,山势巍峨,壮如雄狮,始名青狮岭。明万历年间,人们为纪念传说的民族英雄花木兰,建木兰殿于山上,后称木兰山。山上有连绵数里路的庙宇,三十二个寺院,住着一百多个和尚、道人。山周围有一千多户家,还有长轩岭、塔耳岗、柿子树店等小集镇。在睛朗的日子里,战士们站在一个叫祈嗣顶的高峰上,瞭望着玉带般的长江和云烟弥漫的武汉,谈论的都是革命理想大事情,那时候他们不谈钱。
    在木兰山上的吴家大院,十七岁的孤儿陈再道衣衫褴楼,赤脚站在军长面前。红七军军长吴光浩将满满一袋子的五百块光洋交给他背在身上。敌人一个团追踪而至,后来成为将军的陈再道背着钱袋子就跑,连人带钱滚进水塘……
    正当朱德陈毅在长江以南红红火火地领导湘南暴动,贺龙周逸群溯江而上领导湘鄂西暴动的同时,近在汉口以北五十公里之木兰山活动的吴光浩游击队,在强敌重压面临绝境之际,辗转于黄陂、黄冈、麻城、黄安、孝感六县边界,餐风露宿,历尽艰辛。现在他们又打回来了,回到河南新集南部大别山腹地柴山保。这是一个有着“七个莲塘,八个稻场”的鄂豫皖小盆地。南与湖北黄安交界,东隔箭河与麻城为邻,素有“狗咬惊两省,鸡鸣闻三县”之称。从木兰山到柴山保,红七军又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的旗号,在层层白军和地主武装的包围中搞起了红色割据。
    大别山今天没有枪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许多人还不会想到,这样一支小小的红军游击队有一天真会成“气候”。统治阶级的力量太强大了,与之相比,共产党游击队不过是大山脚下石缝里长出的一棵嫩芽。
    大别山深处,那支队伍又从丛林里闪现出来。
    走在前面的是这支队伍的三位领导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政治部主任陈定侯。他们都是黄安、麻城本地人,都很轻。戴克敏最小,只有二十三岁。曹学楷最大,也只有三十一岁。就是他们,一年多前与潘忠汝、吴光浩、徐朋人等人一起组织了震惊荆楚大地的黄麻起义。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行动指挥部一声令下,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县农民自卫一部、箭场河的三堂革命红学和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区的农民义勇队共二万余人汇集七里坪。身背大砍刀的许世友也雄赳赳地加入了起义队伍。
    “镗!镗!镗!”铜锣震天响。吴光浩带领攻城突击队提前出发。晚10时,义大军如滚滚洪流,向南涌去,涌向黄安城。凌晨4时,三万余起义农军会集黄安城下。“啪啪啪!”几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吴光浩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吴光浩开辟木兰山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