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S >> si >> 司马迁 >> 正文

 

[组图]司马迁祠墓建筑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已为人所皆知。2003年12月笔者有幸参加陕西省的一个活动,顺便驱车来到了仰慕已久的位于韩城的汉太史司马祠墓,感受很深。

  在陕西巍梁山脚下,滔滔黄河岸边,在那高山与蓝天相会处,耸立着一座古祠。它就是位于陕西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东南之高岗上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墓。走过杨虎城将军修建的芝阳,踏着古人砌成的司马古道,登上高与天齐的太史祠,站在司马迁古墓前,相信许多人都会发问,在韩城为什么会诞生司马迁这样的世界文化名人?他安葬于这座黄河东带、梁山西枕的山冈上意味着什么?站在司马祠前,凭栏四顾,北有芝川镇烟雨苍茫及西部开发的景致,南有2500多年前魏长城横亘,怎不令人发出地灵人杰的感叹呢?说到太史祠,必须谈及它特有的建筑及景观文化风格。

  一、令人魂牵梦绕的司马古道。司马祠前有一条用巨石铺就的古道,人称司马坡,也叫韩奕坡。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周安王26年(公元前1376年)。司马古道,从下往上,共分三段:下段从陶渠水始,向西迤逦而上,凿入崖壁,形成夹岸甬道之势,虽经历数千年车辆碾压,行人磨损,仍坚实雄浑;中间一段,转折向南向上,直通百丈崖岸,有利于据险扼守;第三段再折转向西,南临深涧,北贴悬崖,直达韩原,即坡上接韩原大道直驱长安城,坡下便可到黄河龙门。司马古道,既是南北往来的要道,又是军事上的险隘,纵有万人进犯,只要步入古道,即成鱼鳖入瓮之势。在这坎坷不平的悠悠古道上,可寻到历史的足迹,也可印证今日之辉煌,更可在此追慕前贤。

  二、司马迁祠的选址及布局。从选址上讲,它“白云飞于陇头,碧水周于峰下”;它“河岳深崇,气象雄浑”。凡到此地的人,无不感叹它在垂直落差104米、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米的狭窄陡立险峻的黄土高岗上,恰如一条隆起的鱼背龙脊,创出一种引人崇敬的肃穆气氛,以表现司马迁的高风亮节。太史祠布局风格之妙在于它依山傍水,、坊、山门、院子都以“点”串“线”,布置在一头“巨象”的首部。太史祠的基本布局是依山梁地势的升高而转折,在人们所经过的路径上,作几处“点”的处理,将人一步步从坡脚引向山顶的主要建筑和最高点———祠院。司马迁的墓冡位于祠院之后,其地平高出一台,冡头古柏虬蟠,枝枝重曲,极富象征意义。墓冡高居山顶,象征司马迁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攀登上人类文化的峰巅,尤其坟头顶部的古松柏更似怒发冲冠,抒发了大思想家的满腔不平之气。

  三、司马迁祠建筑的历史是自北宋至清末近千年不断增修扩建的历史。从“汉太史司马祠”的木建筑始,标志着司马坡的开始,穿过牌坟,行至半腰处分出一条歧道,立有一座木牌坊,坐北朝南,题为:“高山仰止,既景廼岗”。过此,地势陡峻,便进入司马迁祠主体建筑所在的山梁。祠院为司马迁祠的主体,现存建筑由院门、献殿及寝殿组成,呈前后序列布置,另有侧院为斋厨之所及护祠人住处。

  由于司马迁著史驰骋古今不虚美、不隐恶,所以他的著作从根本上不受封建统治者欢迎。故此,自西汉的一千几百年内,历代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给予他什么“封谥”,所以他的建筑虽体量适度,但贵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现出民间建筑的创造活力。对于司马迁在我国史学与文学上的光辉建树,1958年2月郭沫若作诗一首,“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民父,千秋太史公。”现立于司马迁祠墓前。金磊 文/图

历经风霜的司马古道

司马迁祠庙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司马迁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司马迁祠墓建筑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