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ang >> 姜尚 >> 正文

 

泱泱大齐之姜尚创国

阿华

  

  姜尚是我所知道先秦时代名称最多的历史人物,姜尚姓姜,氏吕。在上古母系氏族时期,子随母姓,“姓”字为“女”加“生”,可知“姓”为母系社会的产物。进入父系氏族时期,开始子随父姓,父亲的姓叫“氏”。春秋战国以后,“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据说,吕尚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水,因功封于吕(在今河南南阳西),所以以吕为氏,后人也叫他吕尚。姜吕尚这个名字大概就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阶段的产物。姜尚还有字“子牙”所以人称姜子牙,此外还有号“熊飞”。然而这还不算完。当年周文王姬昌到渭水边访贤,与姜子牙一见如故,叹道:“吾太公望子久矣”,意思是:俺先祖盼望你这样的贤人很久了。这一叹不要紧,姜尚又多了好几个名字,姜太公,太公望,姜望,吕望。
  正是这个名号颇多的姜尚开创了雄居东海,笑傲天下的泱泱大齐。
  当年文王姬昌渭水访贤,姜尚从此得遇名主,辅佐文王、武王父子富国强兵,最终在牧野一战功成,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用今天的话说,给姜尚个国父的头衔也不为过,事实上武王也的确必恭必敬地尊姜尚为师尚父。成周之后,周武王大封诸侯。先封的就是姜尚,其次才是他的亲弟弟同样立下开国功勋的周公旦。姜尚被封到齐之营丘。当时齐地东临大海,西至黄河,地大物博,属于富饶地区,即今山东一带。营丘在恰在齐地的中心。 周公旦被封到了鲁国,即今山东南部一带。
  据《淮南子·齐俗训》,姜太公与周公在受封后有过一次交谈,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周公答道:“尊尊亲亲。”意思是推重世家,尊崇宗族,太公闻言道:“鲁从此弱矣!”周公又问太公:“何以治齐?”太公答道:“举贤而上功。”意思是有功必赏,唯才是举。周公道:“后世必有劫杀之君。”两个人的表述各自代表了两种治国方针。
  鲁国严格遵循以血统为基础等级森严的统治制度,所以权利延续32代也没有出现异姓篡位的,王权相对稳固。但是太公说:“这样鲁国就会越来越弱小了。”果然自周公以后鲁国从来在诸侯国中都是被欺凌的对象,没有那一代国君曾经称霸诸侯。而齐国呢,由于任人唯贤,国力不断强盛,至齐桓公小白,成为第一个九合诸侯,执王命而伐天下的诸侯盟主,称春秋五霸之首。但是周公也指出了其中的弊端:“后代很可能遭受宗室异主的灾祸。”果然,由于任人唯贤使得一些有野心的能臣干将可以有机会培植羽翼,压迫宗室,最终姜姓的齐国只传了24代就被田姓所取代。不过虽然政权易手,齐国却依然雄霸天下。后来秦国吞并诸国,齐国是最后被消灭的一个国家。后人提及泱泱大齐始终充满了敬意。
史载姜尚接受册封之后,便带着自己的随从浩浩荡荡地前往自己的封地。也许是由于年纪大了,也许是因为觉得天下平定志得意满,一路之上姜尚的队伍不慌不忙,迤俪而行。在快到营丘的时候,姜太公见天色已晚,便找到一家客店住了下来。
  半夜时分,姜尚突然被惊醒,好象是店主人在说话:“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当时,周武王分封诸侯后,因周室初定,外地的情况不明,诸侯们生怕有变,都急忙上路奔赴自己的封地。经多见广的店主人开始看到姜尚气宇不凡,从众甚多,认为他是赶往自己封地的诸侯,但是后来看到姜尚这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说:“越是难得的机会越是容易失去。这位客人睡得这么安稳,好象不是要赶去接受封地的。”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姜太公闻言撒然警醒。商朝已灭,目前齐地已经成了无主之地,周朝初立,威德尚不足以服远。如果有人趁现在的权利真空阶段带兵入齐,局面就会立刻复杂起来,说不定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姜尚连忙爬起来,叫起随从,立即启程,一路纵马狂奔,黎明时分已赶到封地营丘。真是千钧一发,姜尚刚刚在城中坐定,东方的莱夷部落就发兵前来争夺营丘。他们得知殷纣已亡,周朝初定,还顾不上征讨四方,所以趁机扩张,发展壮大自己,以便将来和中原政权抗衡。所幸姜太公先到一步,率领城内军民奋起反击,莱夷部落攻城不胜,只好撤走了。由此可见,百密而一疏,雄韬伟略如姜尚者也曾经险些丢了自己的封国,险些葬送了齐国光辉灿烂的历史!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姜尚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泱泱大齐之姜尚创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