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七小学 徐世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3、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更羸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的训练。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启发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达标规程】                        整体感知──质疑解惑──理解寓意──总结升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要讲了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就让天上飞翔的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哪个自然段描叙了更羸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的经过。(第五自然段)
 
 
 二、导学达标
 
 1、重点段切入,引导学生理解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⑴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在这一段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的问题:
 
 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为什么直往上飞?大雁拍了两下翅膀,为什么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⑵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下来: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以进一步理解“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
 
 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
 
 老师边指导学生说,边板书:嘣 害怕 高飞 裂开 掉下,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指名说。
 
 刚才,我们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现在,我们变一种形式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然后,让学生练习着说,同桌之间相互练习,然后指名说。
 
 ⑶ 演示大雁受惊后活动的经过,理解“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
 
 ① 老师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可用自己的铅笔盒当大雁。)
 
 ② 指名上讲台演示,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演示的好不好。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什么地方不好。
 
 ③ 老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直”。“直往上飞”是说大雁一个劲儿地往上飞,“直掉下来”是说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垂直地掉下来。
 
 ④ 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知道,是课文中的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的?
 
 (指名)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可先让同桌间相互讨论,然后点名说。
 
 2、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怎么知道大雁受过箭伤的:
 
 ⑴ 更羸是根据什么看出那是一只受伤的大雁的?请大家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答案。
 
 ① 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 我们看到的大雁平时是怎么飞行的?
 
 ③ 更羸看到的大雁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大雁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A、大雁为什么飞得那样慢?
 
 B、大雁为什么边飞边鸣?
 
 ④ 学生讨论回答: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叫得惨是因为……
 
 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中找到的?
 
 ⑤ 引导学生理解“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第一句话“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是更羸看到和听到的,第二句话“飞得慢,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是他根据观察进行的分析。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第二句话换一种说法。
 
 完成练习:                            更羸通过认真的(  ),动脑子(  ),最后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能(  )。
 
 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下更羸的话,认真地体会一下更羸分析得有没有道理。
 
 ⑥ 如果换成我们,我们知道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吗?
 
 我们没有这种本事,更羸却有这种本事。更羸不但(  ),而且(  )。让学生按照这个要求说话,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⑦ 更羸真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⑧ 大家想想,为什么更羸有这种本事,为什么我们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更羸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
 
 3、扩展思维,理解寓意:
 
 ⑴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你们说,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小组讨论。
 
 在学生热烈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大雁之所以丧命是因为它第一次受到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害怕了。“惊弓之鸟”正是由此而来,常用来比喻那些受过惊吓的人,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⑵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紧急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
 
 ⑶ 总结全文: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箭伤
 大雁           嘣 害怕 高飞 裂开 掉下
 叫得惨:离同伴
 
 更羸  观察  分析    判断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惊弓之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 上一篇文章: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   
          | 下一篇文章: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