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舟夜书所见》教学


 
【案例描述】
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积累·运用四》里的古诗《三衢道中》时,作了初步的尝试。学生自己读读这首古诗,不管对诗中的字词是否理解,先说说读后你都想到了什么。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有的说我感到天气很好;有的说作者的心情应该很不错;有的说黄鹂的叫声肯定很好听……不一而足。这时,又引导学生自己再读读,想一想是诗歌里的哪几句、哪几个字或词,让你又了这样的感受。更为难得的是,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悟时,在听别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比如和家人外出旅游时看到的景色,比如在课外阅读中知道的对类似景色的描述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便处于互动之中,在互动中,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便一层层地深入。在这样的初步尝试下,便有了对《舟夜书所见》的进一步探索。
    一、初读整体感受
学生自己读读《舟夜书所见》,找出最喜欢的句子。
读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很多学生都喜欢最后一句:散作满河星。虽然事先老师并没有说"散作满河星"是什么意思,但学生已经凭自己的直觉感受到了满河都是星星,而且还一闪一闪的。可能"散作"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并不理解,但"满河星"这三个字却把诗歌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大多数学生肯定都看过天上的星星,所不同的是天空变成了河面,而且让星星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天上拉到了大地,一幅奇妙的景象通过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再读回放思考
学生很容易了解"满河星"的美景,但这样的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却并不清楚。这时,老师便不经意地引了一句,满河都是星星非常美丽。但河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星星呢?问题一问出来,学生便沉默了。此时,便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这首诗。不久,从学生中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看法。①认为是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河面上形成的;②认为是起风了,所以看上去一闪一闪的;③认为根本就不是星星,而是萤火虫在水面上飞。第一种想法是最容易产生的,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自然得出。第二种、第三种想法通过读书注意到了诗中出现的"风"和"萤"(萤火虫)。学生的感知点已经从"星"延伸到了"风"和"萤"这两样事物。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引发了争论,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在学生说出自己提出这种看法的理由时,便引起了对"孤光一点萤"和"微微风簇浪"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解难
结合书上对"孤光"的注释,通过小组内再读书、交流,学生对"孤光一点萤"的意思有了了解,这句不是写萤火虫,而是用萤火虫微弱的光亮来形容渔船上渔灯孤弱的光芒。而对"微微风簇浪"中的"簇"却难以理解到位。结合注释,知道风簇浪的意思,却不理解"簇"的意思。此时,老师动出示被风吹起的波浪随着风不断往前涌(波浪比较大)。并提问"微微风簇浪"是不是这样?学生看后能根据"微微"提出反对意见。波浪应该是很小的,因为是微风,不会有这么大的波浪。
四、意象回归整体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满河星"这样的美景的显现因素便进入了学生的大脑:"渔船"、"灯光"、"河面"、"微风"、"波浪"。再配上相应的古诗意境画面,联系学生的经验构成,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这样的一幅面便自然呈现:河面起风之前,一盏渔灯倒映水面;微风吹起,河面泛起层层细浪,渔灯倒影的灯光随着细浪不断往四周扩散,并随着波浪的细微运动而不断闪烁,正如满河的星星一闪一闪。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自"满河星"开始,又回归到"满河星"。对于小学生而言,"满河星"实在是人间奇景,充满童话的神奇。
课后,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原话已不记得),作者可真厉害,一盏渔灯的灯光都能写得这么美。
【课后反思】
    对于古诗,古人所强调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显然不太适合。而传统的分析法由对字词的分析理解而深入到对诗歌的理解,将一首诗切成几块然后再拼凑起来,往往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意境美。我个人认为,古诗,尤其是写景的古诗,在给予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熏陶着读它的人们。从这一角度来说,古诗教学就是"在感悟的同时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欣赏。先整体感受意象,然后重点深入理解,再回归整体意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感受力。
    学生的感受力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一方面,学生是一个个个体,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读诗后的某种感受,就其产生的过程而言,都有其合理之处,即使荒谬,也荒谬得有理由。而每一种感受对诗歌的整体理解,都会有帮助;另一方面,学生是整体,某种感受,一旦产生,不是对某一个个体产生作用,而是对所有的个体产生作用,不同感受的碰撞交流,会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产生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断深入。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多一点耐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不先入为主,存有偏见,而是设身处地,从学生的经历体会来感悟了解学生的活动。毕竟,感悟与欣赏是心灵积极主动的体验活动。 生1:老师,我从诗句中体会了一种感情,那就是作者觉得渔民很勤劳,你看,从“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这句诗中,我就想到了渔民打夜工,正在一网一网的打着鱼,打到鱼后那去卖钱,用来养家。

  师:哦,你从诗中读出了诗人对渔民勤劳精神的敬佩之情。那么请你把你理解体会出的感情读出来好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舟夜书所见》教学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