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语言教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江滨路学校 程利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意趣导入
 
 问: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
 
 最近美国迪斯尼公司把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学作品搬上了荧幕,大家知道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吗?(花木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有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花木兰,(有条件可让同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简要介绍文学背景,《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二、颂读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简要讨论朗读要求。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由颂读课文,你最喜欢那一段,站起来展示一下,并给我们说说喜欢的理由。
 
 请以“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概括每一节内容。(限四个字)
 
 现在我们对课文有了进一步了解,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有韵味地读一遍。
 三、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完成人物形象的归纳,“木兰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四、问题探究
 
 探究点参考备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    (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注重学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                。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五、主题拓展
 
 花木兰代父从军小而言之是孝,大而言之是爱国。那么,现实生活中你怎么体现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六、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2、把《木兰诗》改写成一篇精致的记叙文。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木兰诗,郭茂倩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木兰诗》语言教学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