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第三阶段: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难受、懊悔)  哪些语句能表达出这些思想?(例句略)
 (4)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小结 .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加真切感人。
 四、分析韩麦尔形象 :前面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学生能够说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相关文字,并指导学生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体会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如:“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如: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五、拓展阅读 .练习册“博览斋”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 肖像、动作、语言) 六、作业练习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