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公开课优质课中学(普通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比赛获奖作品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参议院接着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变化表明

A.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

B.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中外融合,新旧并存

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封建迷信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时代形成的这些新词语,总体反映出现代

A.生活节奏加快

B.生活负担沉重

C.生活方式多样

D.生活压力巨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B.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C.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D.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青海省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A.土地私有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重农抑商政策

D.政治统治腐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D.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B.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C.政策虽有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

D.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

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

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

D.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自秦朝到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取代其他货币,广为流通。这一转变主要说明

A.长途货运推动了货币形式的变革

B.资本主义萌芽使白银成为单一货币

C.商业繁盛驱动了货币制度的革新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有所松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导致宋代边境贸易严重退化

B.促进了宋与边疆的贸易往来

C.缓和了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D.说明政府贸易政策因事制宜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是指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汽轮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爱迪生告诫助手:“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历史学家哈罗德·埃文斯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他清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否则他发明的电灯泡就纯粹是个新玩意儿而已。埃文斯旨在强调

A.没有创新的发明只不过是一种消遣

B.创意转变为商业现实的重要性

C.科技创新的时代到来

D.爱迪生发明了实用电灯泡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

B.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

D.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剑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年。”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

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

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出现上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参议院接着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变化表明

A.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

B.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中外融合,新旧并存

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封建迷信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时代形成的这些新词语,总体反映出现代

A.生活节奏加快

B.生活负担沉重

C.生活方式多样

D.生活压力巨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中国向外国贷款修建和自筹修建的铁路占5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B.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C.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D.铁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NextPage]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80年至1982年,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勤劳肯干的人迅速致富,出现了以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为代表的八个领域的致富样板,号称“八大王”。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整顿经营秩序的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城市的生产关系变革过急过快

B.传统体制和观念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C.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D.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

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形式的不同。(9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

雍正二年,世宗上谕:“朕自临御以来,无刻不谨念民意,重农务本,各地督抚,有丝毫妨于农业者,必为除去,扔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励。”乾隆皇帝时也下旨,以农桑为致治之本,明令严禁私宰耕牛,一经拿获,从重治罪。

——摘编自李勤《清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重农思想的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优质课公开课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课件 备课考试教学

合作学习教育资料 中学(普通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章自主测试练习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 (山东卷)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上学期考历试史试题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