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ang >> 长江 >> 正文

 

你看,你看,香港的脸

 者:长 江

 

  香港港岛有一个地方叫跑马地,“跑马地”因为160年前建造在这里的赛马场而闻名,而它的英文名字——Happy valley更让懂得英文的人一看就兴奋:哇,快活谷!谁起的这么好听的名字?!
  不过“跑马地”的名字起的威武彪悍也好,人间仙境也好,这只是特点之一,这地方在香港还有一个特点,想来是沾了富人和演艺明星多在此地居住的光:物价奇高,吃喝穿用,平均物价都比香港其他地方要狠狠地贵三成。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香港记者站在跑马地买了一栋楼,办公与居住二者合一,以后凡是从北京派来的记者就都住在这儿,在这一地区混迹于大号小号的富人与名人之间,对外一说“住哪”?跑马地,挺风光,但是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叫苦连天的抱怨就经常进出于每个记者的嘴上。
  其实说到贫富,香港的贫富现状一般都像这里的晴天,清朗而自然。穷人有穷人的乐子,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对富人没有太多的咬牙切齿,富人在穷人面前也很少趾高气扬、故意摆谱。然而,香港人在他们的社会里可以坦然地面对贫富,一挨身边出现了外人,比如说内地来客,有些人的脸就会变,为什么?内地人穷,买不起东西,不值得他们给好脸儿。这种情况,熟悉香港的朋友可别急,我说的主要不是眼前,而是过去,大约十年前,那时候香港对大陆客有很多称呼,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要算“阿灿”和“表叔”——“阿灿”,在香港90年代初的一部电影里,是个没见过世面、傻乎乎、特能吃、经常出洋相的“大陆仔”,至于“表叔”嘛,这里头的轻视与调侃就更地加意味深长。
  1993年我到韩国采访回京第一次途径香港,想停下来开开眼,也想买点东西。记得那次可是受了大刺激。因为我竟然进了一家金店,迎客的店员开始误把我当成日本或台湾人,赶紧向我拥来,先把我拉到柜台前,非让我在一溜小圆座上坐下,天热,还端来一杯“王老吉”凉茶让我“慢慢饮”——妈呀,我当时感动,感动得发誓回家一定要写一篇文章,认真赞美一下香港的顾客至上,还以为自己真的在香港做了一回“上帝”。可是小店员后来一口咬定我是日本人,我就不高兴,说我不是,“I’am Chinese”,立刻,这位店员的脸就变了,头一转走到一边,我一连“诶,诶”了几声,想问问价钱,他根本不理,金店里当时还有其他几位店员,个个都在赋闲,但个个都好像没听见。
  十几年前的这份遭遇事后让我很长时间都惊诧香港店员一见穷人,变脸的速度怎么会那么快?“唰”地一声,穷人在富人面前就被扒光了衣服,让人有地缝儿都来不及钻。而十年后我来到香港,以CCTV记者的身份在这里常驻,领了香港居民身份证,学会了几句粤语,有时,特别是溜达到大街上,俨然也是一个香港人。可是这件事儿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好几次都想拿着信用卡,再去一趟那家金店,非要买回当年我看中的那枚戒指不可!然而十余载光阴,当年那家金店如今仙踪何处我已无从查找,同时身边总有一个拦路虎,这个拦路虎阻止我、嘲笑我,总是出来让我别犯小家子气。我就服了它,因为“拦路虎”有理,它护着香港,说香港店员现在对大陆人的态度早已和从前不同,这种变化源起何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变化肯定是越来越确凿——现在内地“阿灿”和“表叔”如果再来香港,大小商铺,不仅不会再被歧视,相反,很多时候店员态度极好,一些靓仔、靓女,一张张脸上还都挂着对待衣食父母般的殷勤。
  2006年新年过后,我习惯地走进跑马地一家小什杂店买菊花,泡普洱茶,那家小店我过去不止一次光顾,十块钱一包的菊花也买过多次。可是那天小店里的菊花突然涨价了,十块钱一包变成了十三?这是怎么回事?跑马地的东西本来就贵,我是没有时间,才宁愿多花几块钱不去跑远路,就问老板:“头先你们的菊花不是十文一包吗?”,老板的脸有我平时熟悉的友善,也多了一抹无奈:“没办法啦,这些菊花都是从内地来的,现在内地发达啦,人民币不断升值,我不加价,亏本啦!”
  过去十块钱一包的菊花这次让我多花了三块。回家的路上,硬币少了,心里却莫名地漾出一样东西,高兴,为什么高兴?小店的老板肯定不理解,我自己也没想得太深刻,只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嗓子里就涌来小曲儿,哼唧哼唧地很认真。突然我打住了自己,什么?我在唱什么?“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天呀,怎么会冒出这支歌,是谁在提醒我什么?
  其实那天,从菊花小店出来,我当时并没有立刻又想起我在十几年前品尝过的尴尬,只是小曲哼得欢快、哼得配合:“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香港的脸不是也在变吗?!十几年前我到香港买首饰,金店的店员连价钱都懒得告诉我,现在我再进金店,可不,什么时候都被小心逢迎。内地人在香港人的眼里终于有了地位,想想“人民币”和“港纸”几年前兑换还是100比108、106,现在已经是103、102,很多商店早就在大门口摆出了人民币和港币1:1等值使用的醒目广告。面对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香港人开始感到被动?开始抬头向北?开始依着内地的物价行情把十块钱一包的菊花卖到了十三?哈,这是何等令人快慰、骄傲之事?!
  几年前我在香港大街上问路,很少有人会说普通话,九龙到红磡的火车也不用国语报站名。然而也就是短短的两三年时间过后,香港人今天很多都在学普通话。女大学生、研究生甚至跑到内地去找老公。当然,香港商家对内地客人的笑脸相迎,其中有一层意味是冲着他们身上越来越鼓的钱包,这是经济规律带来人面孔上的变化,然而面孔变化的背后却突出着一个必然的实质——香港人不再把“阿灿”“表叔”当成负担,祖国大陆在香港的正北已然成为一棵大树,让香港背靠,将来还可以让他们充分乘凉。
  2006年1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中国GDP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按照被修订后的GDP数据重新计算:1979至2004年,中国GDP连续25年年均增长率为9.6%。为了配合发布这条消息,中央电视台《中国周刊》特别约我在香港为他们采访一位世界一流经济咨询机构——高盛公司中国地区首席经济师梁红女士,梁女士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反问我:“还记得1957年中国提出的一个响当当的口号,叫‘超英赶美’吗”?我说怎么不记得?好多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名字就叫“超英”!她说对,就是“超英”,现在,2005年,中国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在世界已经坐到了“第四大经济体”的席位,而再过5年,中国经济还有可能超过目前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采访即将结束,我让梁女士给我划出一个中国最终赶上美国的时间表,她说20年,最晚2041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从小店买菊花回来的那天,我一路欢唱,想的更多的其实是梁女士给我的“赶美”时间表。多花了三文(元),乐得我像拣了大便宜。没办法,心里高兴,回家就泡上“菊普茶”,一个人像老叟一般边喝、边笑、边思忖:
   1993年,
  我离开香港要回北京写的那篇小稿儿,
  现在,
  是到了该动笔的时候了——
  香港和内地如今正应了《红灯记》里的那句戏文:“不拆墙我们是一家,拆了墙我们就更是一家”。以后的岁月,香港和内地谁也别头高眼低地再给谁脸子,赶紧手拉手,互相合作,一块去追美国。
  茶喝到最透,津润气爽,自然又想到十几年前香港曾经给我留下的创伤,只是这一次,心宽多了——其实人,其实“看人下菜碟儿”,说到底并不是香港商家独有的毛病,天下何处商人能摆脱这种“小气鬼”的胸襟?但是看人有“看人”的眼光,贫富不移、童叟无欺,当然包含很多美德,但是“看人”的学问有没有智慧?前瞻和理性是不是其所包容?
  假使今天,一个顾客走进金店,他买不起钻戒,但是明天呢?
  明天是一个多大的变量?
  想不到“明天”,小店员当然有理由“唰”地一转身,从此再不搭理这位穷顾客;可是想到了“明天”,情形就有可能改变:小店员不仅不会再转身,而且脸上会保持微笑。或许客人手里的“王老吉”凉茶已经饮完,明知道他最后也买不起钻戒,小店员还是会把茶再给他续上。
  明天,那位穷顾客会不会发达起来我顾不上多想,倒是如果看到哪里有这样聪明的小店员,我一定会为他祝福:愿上帝不要总让他在金店里卖首饰给别人吧,“明天”,明天当中的哪一天,他应该走进金店,为自己买一棵钻石,这棵钻石如果论个头,没准还是最大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长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你看,你看,香港的脸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