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广从外面高高兴兴跑来,向太祖母请安。 
 杨金花告诉太祖母说:“我姐弟二人正在山前练武,见一对野兔跑到小溪边饮水,文广开弓搭箭,一下子竟将两只野兔射中,您看!”说着,金花将野兔捧到老祖母面前。
     余太君惊喜地:“哦,广儿好箭法呀!"      见太祖母夸奖文广,争强好胜的金花又插嘴说:“太祖母,好戏还在后头哪!"      “什么好戏,我的儿?”      “正当文广弟去拣野兔的功夫,我听见一只山雀惊叫;原来是只老鹰正朝山雀扑来。我见老鹰以强压弱,很是生气,拣起一块石子朝它打去,您猜怎么着……”      佘太君:“怎么样?”      杨金花:“那鹰被我击中落地,山雀得救了!"      佘太君称赞说:“我儿真行,不愧杨家后代!”随后她又长叹了一声,心中自语道,“可惜这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      此话余音未落,文广和金花的父亲杨宗保突然急匆匆走进屋来:“启禀老太君,孙儿闻得西夏番王兴兵犯我中原,边关告急,特来告您知道。”      “啊?”老太君一惊,“他们又来兴兵作乱,真真的可恶!可知宋王如何御敌?何人领兵?”      “孩儿不知。”      佘太君叹息道:“唉!想我杨家世代忠良,自辞朝还乡之后,二十年来早被朝廷抛于脑后,只是国家有难,叫人好生担扰!"      杨宗保接过话茬说,“老太君,您这把年纪还不忘国家大事,着实令孩儿佩服。既然您老放心不下,何不差人进京打探?”
 佘太君手持拐杖思忖道:“如今杨洪也老了,派何人前往呢?”
     杨文广一旁抢过话头:“太祖母,叫我去吧!”      “我也去!”杨金花一边说,一边上前拉着老太君的手撒娇,“那汴梁城是啥模样,我们还没见过呢,我去,我去,一定去!"
 “好,好,好,”佘太君冲着杨宗保,“让他姐弟二人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穆桂英一听两个孩子要去汴梁打探军情,不大同意,便带着他俩来参见佘太君。     穆桂英启禀道:“老太君,汴梁乃是非之地,奸佞当道,依孙媳看来,他姐弟二人还是不去为好。” 
     佘太君说:“想起当年之事,我也是感慨万分,不过,我杨家世世忠良,何时也要以国事为重。金花、文广同把汴梁进,也显一显我杨家后继有人。”      杨宗保在一旁敲边鼓:“他姐弟俩武艺高强,夫人何必担心!”      金花、文广也一再苦苦哀求:“妈,就叫我们去吧!"      穆桂英拗不过祖孙三代,叹道:“既然太君、老爷之意已定,那就去吧!不过,探罢军情早点儿回来!”      “儿遵命!”金花、文广同声答道,高高兴兴跪了。      金花、文广姐弟二人双双骑着骏马,像鸟似地飞出府门。他俩夜宿晓行,快马加鞭,这一日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汴京。      京城到底是京城,这儿可比乡下热闹多了,还有些小贩在提篮叫卖水果、烧饼什么的。金花姐弟俩骑着马,这儿瞅瞅那儿看看,觉得事事新奇,处处好玩。      “呔!还不给我滚下马来!”姐弟俩正逛得高兴,突然有人拦住马头喝道,把个文广、金花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见是一门官模样的人。
 “你这人怎么这般无礼!"杨文广很生气。
     “啥,我无礼?”那门官模样的人说,“哪儿来的野孩子,也不打听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就胡行乱闯。你们看——”      顺着门官所指,金花、文广看到一座威武堂皇的府第,大门上方有一巨幅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天波府”三个大字。
 “啊!”杨文广突然想起,这不是太祖母常常讲起的我们老杨家在京城的老宅子吗?“喂,”杨文广对那门官说,“这是我家的老府 第,打门前过一下不行吗?”
     “什么,你家府第?呸!这是兵部王大人的家!我家大人有规定,天波府门前,文官下轿,武官离鞍,谁要是犯了禁例,就拿他到兵部大堂问罪。”      杨文广:“这是作威作福。”      杨金花:“你是狗仗人势。”      “好,野丫头,你骂人!”门官说着上前去拉杨金花的腿。杨金花一抬脚,门官躺在了地上。“好,你敢踢我!”说着,他爬将起来又朝杨金花扑去。      这时,杨文广翻身下马,揪住那门官,一提一扔,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