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要求:   1、认识“鲁、着、匠、创、亭、赏、遍、需、逐、脉、络、撑”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珠、晒、奋、亭、匠”8个辽及以下词语:创造、西湖、雨珠、日晒雨淋、兴奋、小亭子、木匠。认识偏旁三柜儿“匚”。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月 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生写8个字,认识“匚”部。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伞的挂图   每个同学家里都有伞,你们知道伞是谁发明的?(鲁班)鲁班是谁,他又是怎样发明伞的,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鲁班造伞》。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会认字卡片认读。   (1)借助生字表认读,读准字音。 [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   翘舌音:着、创、赏、逐、撑   后鼻音:创、赏、撑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组词互相交流。   半包围结构:匠   上下结构:鲁、着、亭、赏   形近字比较:赏—常 嬉—嘻 脉—泳   (3)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出示会写字卡片。   (1)、齐读,抽读。   (2)用前面的方法,记忆,识字,组词。   (3)认真观察字形。   (4)指导写字。   ①“匠”字笔顺: 共六笔。   “创”左边仓,下边是“ ”。   “闹”半包围结构,“门”是里一个“市”字。   ②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读课文(要读正确)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怎么发明了伞。   2、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鲁班发明伞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你们对鲁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如锯子……)   2、默读2、3自然段。   (1)下雨了,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妹妹说什么?鲁班想干什么?   (要是……多好哇!盖亭子)观赏的意思?(观看、欣赏)   (2)盖亭子好吗?妹妹怎么说的?   (3)鲁班怎么想的?(要是能……)   小结: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   3、鲁班最后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读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嬉闹:游戏、玩耍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2)鲁班是怎么造伞的?用“先……再……最后……”将造伞经过说一说。   ①小组说,派代表全班说。   ②指名补充,纠正。   ③最后师小结。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   四、作业   1、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