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早年岁月 1915年11月20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乡苍坊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胡耀邦的先人世代居于江西高安县的浯塘(今龚坊乡浯塘村)。约在明朝万历年的晚期(16世纪末),一个名字叫胡允钦的农民,携家眷离开江西故土,来到湖南浏阳的中和乡定居。这位出生于1569年的胡允钦,被他在浏阳中和乡的后人尊为这一支“西岭胡氏”的先祖,在族谱上称他为“建十公”。以世代计,胡耀邦是这位胡允钦的第12代孙。 胡耀邦名字是由其三伯父胡祖仪为其取的,取自《诗经》里的,“观国之光,首在君王。邦国安定,人民斯乐”。和“周离旧邦,其命维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胡耀邦小时候父母叫他“九伢子”,由此可判断,他是家中第九个出生的孩子。 1920年 5岁 进入其堂叔的“种桃树屋”发蒙(好比今天的学前预备班)。 1921年 6岁 进入初小读书。 1925年 10岁 初小毕业,破格由胡家祠堂保送进了当地最高学府文家市里仁学校高小部,学校里开设了国文、算术、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等课程,这对他早早接受革命理论打下了基础。 1926年 11岁 跟随小学校长参加新文化运动,胡耀邦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宣传组组长,开始表现出他天才的组织能力和严格律己的品质。 1927年 12岁 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了,参加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在毛泽东指挥下,由江西抵达浏阳,随后一、二、三团会师文家市,9月19日当晚,毛泽东在胡耀邦读书的学校里召开前敌委员会议。在这里毛泽东提出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决定,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学校的草坪上,1000多红军战士倾听了毛泽东的演讲,当时只有12岁的胡耀邦和表兄杨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爬在学校的墙头上,观看了这一有着历史意义的场面。 二 战斗生涯 1929年 14岁 冬天,刚满14岁的胡耀邦正式投身革命生涯,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大家都叫他红小鬼。 1930年 15岁 任少共湘东南特委书记,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红小鬼”。 1933年 18岁 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陆续担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书,少共中央局组织部、宣传部部长。 1934年 19岁 10月份,参加长征, 长征经过四川、贵州时,红军部队严重缺粮,派人四处筹粮。胡耀邦是所在部队筹粮的负责人,他待人热情,会讲话,会作群众工作,所在的团往往筹粮很多。红军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的总结大会上,毛泽东表扬了胡耀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认识胡耀邦。 1937年 22岁 5月,胡耀邦到延安抗大学习,并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瓦窑堡一大队政委。 1939年 24岁 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并为加强我军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946年 31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耀邦于1946年1月到冀热辽军区工作,任代理政治部主任,7月任晋察冀第四纵队政委。 1947年 32岁 8月,任晋察冀第三纵队政委。他先后参加领导了大同、 张家口、石家庄等战役。 1948年 33岁 8月,他任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领导太原、宝鸡等战役。 三 建国以后
 1949年 34岁 他率部参加解放西南的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军区政委,他领导川北人民进行土改,剿匪反霸,安定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生产。 1952年 37岁 秋,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 1956年 41岁 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委员,并在八大上作《把我国青年引向最伟大的目标》的发言。 1957年 42岁 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 1962年 47岁 他带职下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 1964年 49岁 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 1965年 50岁 胡耀邦从陕西回到北京,继续他在中国共青团中央的工作。 1966年 51岁 夏季“文革”初发,中央直属机关头一个受到冲击的是共青团中央,胡耀邦受到“大批判”。 1969年 54岁 按照“林副统帅”的“一号命令”,团中央机关和各个直属单位两千多人,都被一锅端到河南省潢川县的黄湖农场,办起了“五七”干校。胡耀邦也来干校,被编在第一连第一排第一班。 1972年 57岁 这年秋天,他离开河南潢川“五七”干校,回北京检查身体和休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四 文革末期(历史转折时期的胡耀邦) 1975年 60岁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重新工作后,于1975年8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担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即党组)第一副组长,负责整个中科院党的组织领导工作。因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