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柳大纲:中国盐湖化学的奠基人

徐晓白 陈敬清 张蕴珍


  柳大纲,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家。是我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曾从事过紫外光区和远红外光区分子吸收光谱的研究。他特别重视应用化学,早期从事过矿物原料化学研究,50年代以后在无机合成化学、盐湖科学调查和盐湖化学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在盐湖化学领域中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是中国盐湖化学的奠基人。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学组织家。

  柳大纲,字纪如,1904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父亲柳承元是清末秀才,一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在其父影响下,他从小爱读书。1920年柳大纲毕业于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25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学部、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他求学时正值辛亥革命运动后期,深感政治腐败,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丧权辱国,因此决心走“科学救国”道路,勤奋学习。柳大纲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曾被留校任助教兼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教员及中国科学社《科学》杂志编辑部编译员等。1929年进入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从此开始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

  柳大纲毕生重视科学研究和工农业发展的关系,因而早期从事过矿物原料化学,曾对我国著名陶瓷玻璃的原料做过较系统的化学研究,为我国30年代制造陶瓷和优质化学玻璃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柳大纲与物理化学家吴学周较曾长期密切合作,对紫外,远红外分子光谱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得到具有科学价值的结果。他是我国分子光谱学的先驱者之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柳大纲继续从事分子光谱研究。1946年被中央研究院选送出国深造,1948年,柳大纲获美国罗彻斯特(Rochester)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毕业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归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以满腔热忱投入我国科学事业,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等职务。柳大纲一贯主张科学研究必须密切联系国民经济建设。他从光谱分子结构研究基础出发,较早地领导了X射线荧光屏硫化锌系荧光料的试制和日光灯荧光料的研制与推广工作。1954年,柳大纲将整套从国产原料制备无毒新型卤磷酸钙日光灯荧光料的工艺及分析控制、光学性能测定等方法首先无偿推广到南京灯泡厂进行生产。以后又得以在北京推广。从而结束了我国生产有毒、@标图莫改莫删说末@价格昂贵的硅酸铍系日光灯荧光料的历史,促进了我国照明事业的发展。

  1952年底,柳大纲随物理化学研究所从上海迁往长春并被任命为副所长。他看到我国大规模工业建设及保护古建筑的需要,不计较个人专业,服从组织安排,亲自组团到波兰学习电动矽化加固土壤的经验,归国后不但组织了学习班以推广先进技术,而且完成了唐山林西煤矿风井流砂层和佳木斯糖厂厂房地基的加固工程。从50年代中期开始,30余年来,柳大纲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盐湖事业的开发工作中,成为中国盐湖化学的奠基人,为盐湖化学的发展和青藏高原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根据院的统一部署又积极组织开展了原子能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1955年,柳大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筹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规划该所5个研究室方向时,他考虑将科研任务与国家资源、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相结合。因此将稀土和稀有元素化学列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二个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以包头白云鄂博资源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为研究对象;物理化学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定为胶体化学、溶液理论、物相体系,前两个以黄河泥沙问题为研究对象,后者以中国盐湖的特性为研究对象;有机化学研究室则以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为对象,以发展有经济效益的有机合成新方法为方向,重点是探索重有机合成的条件;高分子研究室则以面向国际上正在迅猛发展的三大材料(纤维材料、塑料及特殊功能材料)为研究内容。经过近40年的努力奋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蓬勃发展,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成为我国具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并从中先后分出了感光化学研究所、环境化学研究所、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和上海有机氟研究组,这一切均是与柳大纲的努力分不开的。

  柳大纲在化学领域涉猎广泛。他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的学术秘书工作,积极倡导开拓新的科研领域,一贯重视方向之间、学科之间的结合与协作,且不为偏激思潮所左右。例如当某一时期过于强调应用研究时,他则特别注视理论.和基础学科的动向,并给予支持。化学所结构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及动态学、电子能谱、量子化学等理论科研工作,都是在他的支持和保护下才能得到稳定发展的。另一方面,他对一些能结合工农业、医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应用研究,也从不忽视,一贯给予支持与鼓励。如,腐植酸化学,就是在他的支持下,才得以开展的。

中国盐湖化学的奠基人


  1956年,柳大纲从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出发,选择了物化分析(相平衡)专业,以国家将开发的青海茶卡盐湖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盐湖水盐体系物相分析的系统研究。1956年,他带领研究组的人员到茶卡盐湖、柯柯盐湖实地考察。1957年,以柳大纲、袁见齐为队长,会同地质、水文地质、石油勘探、化工、盐业、轻工和地方部门科技工作者组成了中国盐湖科学调查队,对大柴旦湖、察尔汗湖、茫崖湖、尕斯库勒湖和昆特衣湖进行了调查。他是我国赴青藏高原盐湖系统考察的第一位化学家。在调查中他提出了盐湖资源都是易溶盐,具有今天是固体也许明天变成液体的活矿性质,必须用物理化学变化的观点来了解资源的存在与变化情况,因此由化学家参加盐湖资源科学考察是十分必要的。柳大纲根据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原理在大柴旦湖最低洼地区布置钻探,经过在偏光显微镜下细心观察,确认为晶体后又进行酸性溶液分析,终于获得了B2O3(氧化硼)品位为13%的柱硼镁石,从而确定大柴旦湖为我国大型硼矿矿床之一。这一发现和硼酸盐的综合利用研究于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察尔汗湖发现光卤石及富钾卤水资源后,他首先提出察尔汗湖约有2亿吨氯化钾的大型可溶性钾盐矿床的预测。后经普查又确认大柴旦湖底有丰富的硼资源,柴达木有巨大的锂盐资源。从1958年起,在察尔汗湖进行小规模钾肥和氯化钾生产,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工艺流程。在1956年至1959年的工作基础上,1960年在北戴河召开的第一次盐湖学术会议上,柳大纲做了《盐湖化学任务》的大会报告,总结出我国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具有“多、大、富、全”的特点,并首次提出盐湖化学与海水化学同样要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同时指出该分支学科包括盐湖地球化学、水化学、矿物学、物理化学、成盐元素无机化学、化学工艺学、同位素及稀有元素化学、盐卤分析化学及化工设备等10个方面的任务与研究内容。1960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其它科研部门全部撒离柴达木盆地,唯独柳大纲领导的化学研究所盐湖组坚持在原地工作,并总结经验,制定了发展盐湖化学的规划。其中基础研究中包括发展含硼体系、含盐酸体系、介稳体系等结合我国资源及地区特点的水盐体系相关的研究。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能的日晒冷冻来分离、提取各种盐类;为发展新技术,要开展电渗析(即膜分离)、离子交换和萃取等新手段来分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在提取组分上,除重点进行钾、镁、硼、锂提取外,也要考虑钠、溴、碘、铷、铯、铀、钍、重水和有关同位素的提取。湖区范围除以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和大柴旦两个湖区为重点外,也要考虑西藏、新疆等地盐湖的研究。在研究阶段上,除实验室小试外,还要在现场进行扩试,因此他提出在现场建立工作站和在大柴旦建立“万能车间”进行扩试的建议,以期能更快推广到生产中去。柳大纲于1963年提出了三个湖建三个厂为主线的构想,即以氯化物类型的察尔汗盐湖建立年产10万吨的钾肥厂;以硫酸盐类型的柯柯盐湖建立年产250万吨的食盐厂,以含硼锂的硫酸盐类型的大紫旦湖建设一个生产硼锂的示范车间。在研究内容上包括矿床地质、水文地质、采卤、盐田结构、盐田工艺、盐田产品采运机械、产品加工、老卤利用等一整套研究方案。为了实现这个规划,由中国科学院、化工部、地质部分别组建盐湖研究所和盐湖地质所。自1956年到1966年,柳大纲不顾年老体弱,先后6次到盐湖现场作调查研究和指导、检查工作。他曾指导盐湖所的同志从事盐湖物理化学调查、盐卤资源综合利用、稀散元素的分离提取,以及水盐体系、浓盐溶液化学、盐湖水化学、盐卤分析化学等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盐湖化学的发展与钾镁硼锂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钾肥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柳大纲虽身受迫害,仍念念不忘开发青海盐湖资源。1983年,他已年近八旬,还关心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青海钾肥厂建成后稳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与地质学院袁见齐教授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使此项目列为“七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直到卧病在床,仍念念不忘这项工作。

积极组织承担原子能化学任务


  1958年,苏联撤走了专家,停止有关原子能科学的援助。为了促进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柳大纲、沈玉其、刘静宜等积极组织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几个化学研究所的力量,接受了大量有关原子能化学的研究任务。柳大纲亲自领导化学研究所三个研究室开展了核燃料前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中关键问题的研究。经过二年多的努力,通过对氟化动力学、四氟化铀和六氟化铀体系的组成、不同中间化合物的制备以及结构的研究,提出了中间化合物的生成条件及结构鉴定,为在生产过程中消除烧结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1965年,中国科学院又提出了“一堆(原子堆)两法(两种核燃料处理方法)”的战略口号。柳大纲组织化学所无机、物化、分析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干湿法并举,一方面采用胺类萃取剂纯化钚,并进行了钚、铀萃取分离以及钌、锆—铌等裂片元素的萃取去污条件,另一方面承担了流化床氟化物挥发法处理高浓缩铀铝合金元件的研究。最后铀回收率的试验结果,与当时美国阿贡实验室发表的结果相同。全套流程后被提供到核工业设计部门。柳大纲还组织与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合作进行了高浓度硼同位素的富集研究,得到95%以上的硼同位素,为中国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提供了测定中子流所需要的材料。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柳大纲谦虚谨慎,为人公正,学风正派,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离开实验室,走上组织领导岗位后,他从不在被领导人的论文上署名。80年代初,柳大纲又率先在化学所领导岗位上让贤,成为科学院退居二线的第一位所长。柳大纲不讲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尊敬。

  柳大纲除本职工作外,还担负着许多社会工作。他从30年代起就是中国化学会的积极分子,曾当选为该会副理事长,并兼任应用化学委员会和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他具体筹划化学会的各项工作,积极支持组建了应用化学委员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委员会等。他想方设法恢复和创建了十多种学术期刊,使化学会的刊物基本上作到学科齐全、配套成龙。他还亲自长期担任《化学通报》期刊的主编,付出了大量心血。1982年9月,柳大纲亲自领导筹备“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和“中国化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活动。在他的长期努力下,中国化学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柳大纲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事业,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代表。他于1951年参加了九三学社,195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直属单位模范党员。柳大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仍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他的一身正气,赢得了人们的钦佩与崇敬。1983年2月,当柳大纲80寿辰和他从事化学工作55周年之际,中国化学会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化学家举行了隆重的祝贺活动。卢嘉锡院长亲致祝词。1991年9月14日柳大纲不幸因病与世长辞,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深切地悼念他,李政道夫妇也前来吊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胡亚东写了如下挽联,概述了柳大纲的一生:

为科学 呕心沥血 建化学 创盐湖 功丰绩伟 芳名永垂

倡节义 训勉后学 善创新 推平等 众赞群拥 高风亮节



简历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25—1927年 任东南大学物理系助教。

  1927年 任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教员。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28—1929年 任中国科学社《科学》编辑部编译员。

  1929—1949年 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46—1948年 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研究生院进修,获博士学位。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49—1954年 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55—1991年 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代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54—1956年 参加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工作。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学部委员。

  1957—1963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盐湖科学调查队队长。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63—1991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73—1986年 任《化学通报》主编。

  1978—1990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04年2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部学习。

  1924—1925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1年9月14日 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柳大纲.数种著名国产陶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集刊第二号,1930.

  2 王璡,柳大纲.宜兴陶业之初步化学观察.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集刊第三号,1931.

  3 柳大纲,周庆祥.活性炭检验.中央研究院民国二十年度总报告,1932:85.

  4 万镇,柳大纲.玻璃原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国二十一年度总报告,1933:81.

  5 Wu Xuezhou,Liu Dagang,Zhu Zhonjun.The fundamental frequen-cies of the cyanogen molecule.J.Chin.Chem.Soc.,1935,3(4):301—307.

  6 Wu Xuezhou,Liu Dagang(Ta-Kong Liu).Th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of cyanic acid and some isocyanates.J.Chem.Phy.,1935,3(9),544—546.

  7 Wu Xuezhou,Liu Dagang.Not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zinc and cad-mium cyanides.J.Chin.Chem.Soc.,1936,4(6):518—521.

  8 Zhou Tongqing,Wu Xuezhou,Liu Dagang.On the under waterspark absorption band of CuH.J.Chinese Phys.,1937,3(1):20-26.

  9 Wu Xuezhou,Liu Dagang.The new absorption system of cyanogengas in the near ultraviolet system I.J.Chem.Phys..1937,5(3):161—165.

  10 Wu Xuezhou.Liu Dagang.Zhu Zhonjun,Wu Chi.The.near.ultreyi-olet bands of acetylene.J.Chem.Phys.,1938,6(3):240—246.

  11 柳大纲,锺焕邦.云南中部岩盐矿的化学研究.中国化学工程会志,1942,9:42.

  12 柳大纲,锺焕邦.云南—平浪精盐厂制作法的化学研究.中国化学工程会志,1945,12:11.

  13 Liu Dagand,A.B.F.Duncan.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ethy-lene oxide in the vacuum ultraviolet.J.Chem.Phys.,1949,17:241.

  14 Liu Dagang,Genge Moe,A.B.F.Duncan.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sulfur hexafluoride in the vacuum ultraviolet.J.Chem.Phys.1951,19:71.

  15 柳大纲.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丰富.光明日报,1959年3月1日.

  16 程祖良,胡克源,柳大纲.氯化锂与铝酸钠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中国化学会1963年年会论文摘要集,1963:52.

  17 柳大纲,陈敬清,张长美.各类型盐湖的分布.第一届全国盐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65:33.

  18 柳大纲,胡克源.盐湖化学.中国化学五十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7—42.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