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蛊女”的命运

作者:杨明渊[苗族]

  在苗岭山寨,每提到“蛊”,人们神情悚然。
  蛊是什么东西?旧社会编的字典里,对“蛊”字的解释,曾有“苗人有蛊毒”之说。但这“蛊毒“谁也没有见过,它是虚无缥缈的。可叹的是人们对于它的存在,它的破坏力,深信无疑。
  奇怪的是“蛊”只附在女人身上。被指出有“蛊”的女人,皆受舆论的谴责和惩罚。儿时我听到大人说,凡有“蛊”的妇女,会把“蛊”藏得很隐蔽,不让任何人看见,即使是一家人,也是见不着的。“蛊”在一定时期要活动,“蛊妇”就把它放出去危害人;如不放出去,那“蛊”就要折磨她,咬得她面黄肌瘦,痛不欲生,直到最后断送性命。因此“蛊妇”为了保全自己,无奈只有把“蛊”放出去噬咬别人。
  听了这些耸人听闻的介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充满好奇与恐惧,不禁问道:“那‘蛊’是什么样子?”
  大人的回答各说不一:有的说,它是一只蟾蜍,“蛊妇”用木匣装着藏在衣柜深处;有的说,它是蚂蚱、蟋蟀之类的小虫,“蛊妇”把它们藏在不引人注目的墙脚石缝里;有的又说,那是一些奇怪的粉末,“蛊妇”用布包好藏起……当人被人“蛊”咬,身躯的某处就会疼痛,而后逐渐消瘦,直至死亡。“蛊”咬死了人,就会安静停息一段时间,因而“蛊妇”也就得到一段时期清静安定的生活。说得活灵活现,仿佛他们就是“蛊妇”本人,真有谈“蛊”的色变之感。我听了又提出一个疑问:
  “那么‘蛊妇’是怎样把‘蛊’放出去害人的呢?”
  大人回答得更玄乎:据说“蛊妇”想害谁,“蛊毒”就依照她的意志去了。它的行迹是无形的,见不着也摸不到,受害者疼痛了才知道是被“蛊”咬;“蛊妇”越熟悉的人,“蛊”越容易放出去,因此与“蛊妇”亲切的人,往往是最先遭“蛊”危害者。所以人们都怕与“蛊妇”接近……
  儿时缺乏分辨能力,听了这些神话般的邪说,我很相信,很害怕,而且记忆尤深。于是,“蛊妇”在我的印象里,便形成一个神秘而恐怖的形象:她简直是个魔鬼!
  但谁是“蛊妇”呢?若要问人,得到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因为“蛊妇”是不能明指的,也不能言传,只能心中会意。你若在一个村寨住久了,就会发现,有一个妇女,人们见了她就远远避开,路遇就绕道,碰面不说话。见此情形,人们会意中的“蛊妇”,就不言而喻了。
  人们把“蛊”说得神秘而又可怕,它似乎有点像傣族的“琵琶鬼”,所不同的是“琵琶鬼”要被撵出寨子,而“蛊妇”则可以同寨相居,只是平时要对她疏远、隔膜、提防就是了。
  凡有“蛊妇”居住的寨子,无疑寨子里的人就要遭“蛊”毒害。有一天早晨,我看见一个青年人,站在寨子路口上声嘶力竭地怒咒:“歹毒的‘蛊妇’!老子从来不惹你,为何要放‘蛊’来害我?如不快把你的‘蛊’收回去,老子要烧你的房子,要你身败名裂,讨不来媳妇嫁不出女,断子绝孙……”他出语粗俗,指桑骂槐,神色愤慨,那气势超出了平时与人吵架。据说对“蛊妇”只能以恶攻恶,用激愤谩骂去威吓,才能使她屈于威慑而不得不把“蛊”收回去。人们很同情被“蛊”危害者,听说青年人被“蛊”咬,都奔拥过来关切地问:“咬着什么地方?”那青年张开嘴,人们仰头一看,惊诧道:“啊!是了!”我也凑上去观看了一下,只见他喉头出现一块血乌(现在看来那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常见病)。那青年得到众人同情,更来了劲,咒骂声响遍整个山寨。
  过了两天,我看见一家屋顶,竟被人泼淋了一些大粪。这见不得人的勾当,可能是在夜间进行的,谁也没有看见这个泼污者,但大家心中都明白:是那个咒骂“蛊妇”的青年人干的。被泼大粪的人家果然就是人们心中会意有“蛊”的那家人。他家没有抓住泼粪者,也不好声张,只有默然忍受侮辱。
  放“蛊”与反放“蛊”的斗争就这样有形无形地进行着,谁也不道破,也无法道破。但如一旦道破,那局面是难以收拾的。
  有一次,一个中年人在地头与“蛊妇”的丈夫吵起架来。据说是因为中年人砍了“蛊妇”家的树而发生口角,两人越吵越烈,中年人激怒了,失口骂道:“混账!你家有药(苗家通常把‘蛊’说成一种害人的毒药),你仗势欺人!……”
  “蛊妇”的丈夫平时就受气,一听这话,暴跳如雷:“你敢诬陷人!你说我家有药,药在哪里?你给我找出来,找不出来我要你挂红!”
  所谓挂红,就是要诬陷者买酒肉来请寨子里的人吃,并在门口挂上一块红布,鸣放鞭炮,赔礼道歉,向众人澄清视听,换回名誉。
  中年人知道这“蛊”是找不出来的,但话已出口,被对方抓住,收不回来了,态度软了下来,改口撒赖说:“我是说,你家种有一棵药。”
  “蛊妇”的丈夫死死抓住不放:“胡说!什么药不药,你今天给我找出来,找不出来我死活不依你,官司打到哪里都行。”名誉是头等重要的,他不能不认真。
  “在你家屋后,种有一株草药。”中年人辩解。
  “我家从来不种药,你不要为你诬蔑人的话开脱!”“蛊妇”的丈夫气得发抖。
  中年人知道这事非同小可,也只好孤注一掷:“你说没有,那我们就去看。”
  “去就去!你要是找不出药来,非要你挂红不可!”
  两人回到寨里。中年人在“蛊妇”家屋后搜寻了一阵,看见几株蒿枝,像捞到救命稻似的理直气壮地说:“你看,这不是草药?我没有说错吧?”
  “蛊妇”的丈夫明知他撒赖,但他所指的蒿枝确实是一种草药,也就无法抓把柄了,诬陷之词就如此化了,矛盾才平息下来。
  在苗山,人们对于“蛊女”的畏惧、憎恨、鄙视,比起看待一个麻风病人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青年小伙子要到远寨去讨媳妇,都要托人从侧面去探询姑娘家及其近亲是否“干净”,而后才决定取舍。所谓是否“干净”,即有无“蛊毒”之意,不用明说,人所共知。因为,据说“蛊妇”在其女儿成年时,要将自身的“蛊毒”秘密传给女儿。这种不白之冤,代代相传,难以洗清。而且传说受了母传有“蛊”的少女是长得很美的,正如一个患麻风病的姑娘,人面桃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艳姿色。姑娘人才虽美,却蒙受着奇辱大冤,毁了名声,难以出嫁,这是最可悲的。
  有一年,我到一个叫梨花坪的山寨搞中心工作,看见一个美丽的少女,独自一人默默地凄苦地劳动、生活着,没有人跟她结伴打柴、采菜、送肥、绣花、赶集,无论到何处,她都是独来独往;无论在什么场合,她都抬不起头来。她那清秀的面庞充满忧郁,长长的睫毛下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没有活泼的笑影;大人小孩见子她,都远远地躲避开,仿佛她是一个可怕的怪兽!一个好心人悄声告诉我:“这姑娘叫阿秀,是一个‘蛊女’!”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的感情:是同情、不平?还是惶惑、怨恨?我说不清,但是我知道这罪名沉重得像山一样压得姑娘喘不过气来。
  有一次路遇,我向“蛊女”打了个招呼。她惶惑不安地支吾着应了一声,一个勉强的微笑掩饰了平时的迷惘,匆匆地走了。我觉得那苍白的笑,比哭还令人揪心,我的心颤抖了!不由回过头去看她一眼,只见她远远地站在路旁,那么发呆地望着我。当目光相遇时,她又发窘地低下了头,那么局促不安。我知道我的一句问话,给她那凄苦、沉郁、孤独的心是一种少有的安慰!我猜想,除了她父母以外,世上也许我是第一个与她说话的人了吧?
  难道一个山村少女会对人有这么大的破坏力?我有点不相信。她被固执的偏见和愚昧的谣言吞噬了。社会生活对她是不公平的。一种怜悯之心唤起了我对她的同情。但我深知自己是无能为她解脱这种沉重的精神枷锁的。
  以后,偶尔途中相逢,我都少不了要向她打一声招呼。待到她抬起头来时,我发现她清莹的眼睛充满感激,清瘦秀丽的脸庞流露出少女羞涩的微笑,那淡淡的笑影,透着凄怆的神情。
  “蛊女”是嫁不出去的。一个农村姑娘,没有爱情,没有自己所建立的家,是多么痛苦!她每天起早贪黑,默默地辛勤劳动着,紧闭着心扉。偶尔,在山坡上劳动,当着无人的时候,她也唱一些渗透着悲伤与眼泪的歌。卑怯的啜泣和颓丧的伤感掠走了她仅有的欢笑,她时不时垂下痛苦的眼睑,深深地叹息着。我常常看见她那俊美的脸显现出一副可怕的神态:怅然、木然、漠然!那是一直用孤独和忧郁来喂养自己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表情。
  几度寒暑,“蛊女”的同龄的姑娘都出嫁了,唯有她没有人来娶。年龄随着岁月的推移。也许,命运注定了她就只有留在自己的山寨,留在养育自己的家庭一辈子!她的心灵遭到严重的摧残而变得憔悴了。对她来说,已是万念俱灰;生活里没有她欢乐的阳光,幸福的爱情没有她的份;她年轻的生命堆积了那么多的尘埃;世上没有人了解她的痛苦,分担她的命运!周围的人用冷酷的目光刺着她,无情的迷信沉重地打击着她,使她那年轻的无遮拦的心刻划下不能疗治的创伤。一朵本来是娇艳的鲜花,在骤雨般的舆论袭击下枯萎了!她常常低垂着头,两只秀美明媚的眼睛变得越发黯淡、哀怨、痛苦!一见她这副孤凄的身影,我就知道她沉沦在苦闷、绝望的深渊之中。也许,她会常常伤心地哭泣!唉,多么可怜的姑娘!
  以后,我离开了梨花坪寨。不久,听说“蛊女”终于出嫁了!来娶她的是一个远处山寨的麻子,我想,人形象虽然丑些,但“蛊女”居然有人来领受,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姑娘在悲悯、凄苦中见到了希望,是令人高兴的。我再度见到她时,发现她那端庄的秀容,透出娴静的笑貌,秀眉下一双甜甜的眼睛熠熠闪光。是啊!她终于走出养育自己的家去建立一个自己应有的家了,怎能不欣慰呢?
  然而,事情是蹊跷的。人们有所议论,众说纷纭。出于好奇与不平,我决心弄个明白。经过追根究底,去伪存真,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几年前,这个形象丑恶的麻子来到梨花坪的游方坡(谈情说爱的坡地)上游方,看见这个“蛊女”长得真美,他走过方圆百里村寨的游方坡,还没见到过像她这样出类拔萃的美人,他知道自己这副丑恶相是吃不到这块“天鹅肉”的,于是灵机一动,施出了恶毒的计谋:背着这美人,他对从四面八方来游方的一群陌生小伙子散布谣言说:“这个美人是“蛊女’!”
  麻子散布罢烂污,走了。谁也不知他是何处人。此后再也不见麻子在梨花坪的游方坡上出现,然而谣言竟不翼而飞,美人蒙受弥天大罪,谁也不理她了。按理说,姑娘如有“蛊”的话,是应由母亲遗传,但美人的母亲却并非是人们会意中的“蛊妇”。挡不住的谣言扬起,播散开去,加之“蛊”在人们心目中又如此可怕,受害者即使生出一百张嘴,也难以说清。更何况,这玄而又玄的“蛊毒”,又只能会意,不能对质言谈。谣言散布者,总是津津乐道,添枝加叶,说得神乎其神。一些本来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只有明折保身:事出有因,小心为妙!
  美人的身影在游方坡上消失了!她成了一个可怕的“怪物”,人人皆唾弃!一个纯洁朴实的材女,对自身的清白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了,但她无法向人澄清自身,也不可能澄清,因为社会就存在着这种无法抗拒的迷信和偏见。而其实,所谓的“蛊毒”,不过是深厚陈旧的封建势力对妇女的污蔑、残害和迷信的产物。在缺少科学文化的苗岭山乡,它得以世代流传,并且使人们(包括妇女)信以为真。借着这种腐朽的封建习惯势力,那可怕的谣言,真可以使一个善良的人毁于一旦!!
  当着美人蒙受奇冤嫁不出去的时候,那个麻子乘虚而入,来提亲了。他的毒计得逞了!待到弄清事实的真相,已是生米煮成熟饭,他们有孩子了!在封建意识很浓厚的苗乡,妇女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还能怎么办呢?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如此而已,无可奈何!
  麻子的心计是歹毒而卑劣的。但是,在广大的社会中,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像麻子那样挖空心思地施出恶毒计谋的人,难道是绝无仅有的吗?

 

 

 

相关人物

 

相关文章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